走进龍港一号,那股熟悉的蒸点香气就扑面而来,仿佛时间倒流回香港的老茶楼。记得第一次来这儿,是几年前出差路过,朋友硬拉我来尝尝他们的招牌点心。当时我还半信半疑,心想不就是些小笼包和茶嘛,结果一入口就彻底被征服了。龍港一号不是那种花哨的网红店,它藏在街角,低调却地道,菜单上每一道菜都透着匠人精神。老板是第三代点心师傅,从爷爷辈就开始钻研港式手艺,他说过:“点心不是快餐,是慢工出细活的艺术。”这地方,成了我每次回香港必打卡的据点,不为别的,就为那份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虾饺绝对是这里的头号招牌,每次去都忍不住点两份。皮薄得像层纱,透出粉嫩的虾肉,咬下去弹牙多汁,馅料用的是新鲜海虾,配上少许肥猪肉提鲜,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师傅告诉我,蒸的时间差一秒都不行,火候过了皮就塌,火候不足馅不熟。我试过在家模仿,结果惨不忍睹——要么皮破馅漏,要么干巴巴的。在龍港一号,这道点心配上一壶热普洱,简直是绝配。普洱的醇厚中和了虾的鲜甜,一口点心一口茶,那股回甘能让人忘掉所有烦恼。
烧卖也是必点之一,别看它小小一个,内涵可丰富得很。猪肉馅混着香菇丁和虾仁,顶部点缀蟹籽,蒸出来油亮亮的,入口软糯带嚼劲。老板说秘诀在肉馅的搅拌手法,得顺时针打上半小时,让空气充分融入,这样烧卖才不柴不腻。我上次带外地朋友来,他一口下去就瞪大眼睛:“这比我在广州吃的还地道!”确实,龍港一号的烧卖少了些商业化的甜腻,多了份老港的朴实。配上铁观音,茶香清雅,刚好解腻,喝一口仿佛置身于潮湿的香港街头。
叉烧包不能错过,外皮蓬松得像云朵,掰开是蜜汁叉烧馅,甜咸交融得刚刚好。老板坚持用传统发酵法,面团得醒发一整夜,叉烧则选猪颈肉慢烤三小时,淋上自家熬的酱汁。这道点心背后藏着文化故事——早年在香港茶楼,叉烧包是劳工们的能量补给,现在成了港式情怀的象征。我常想,吃的不只是味道,是历史。搭一杯菊花茶,清爽回甘,能中和叉烧的浓郁,尤其夏天喝,浑身舒坦。
茶饮方面,普洱和铁观音是常点,但他们的菊花茶更值得一试。不是那种廉价茶包泡的,而是用整朵杭白菊慢煮,加少许冰糖,喝起来温润解暑。老板说茶道讲究“三沸水”,水温太高损花香,太低泡不出味。第一次喝时,我以为是普通花茶,结果入口清香持久,连失眠都缓解了。点心配茶,在龍港一号是种仪式——茶解腻,点心填胃,一餐下来身心都满足。离开时总打包几份蛋挞,酥皮脆、蛋浆滑,微波炉热一下当早餐,幸福感爆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