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摸到朋友的猎枪时,那种冰冷的金属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瞬间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两天课程,从枪械构造、安全操作(尤其强调四大黄金法则:永远假设枪已上膛、枪口永远指向安全方向、手指远离扳机、确认目标及后方)、弹药知识到相关法律条款,信息量巨大。实操环节最紧张,空枪练习时手都在冒汗,教官就盯着你每一个细微动作,握枪姿势差一毫米都会被他点出来。
考试不是走过场。笔试像驾照理论考,但更刁钻,考的都是具体场景下的安全决策。实操考才叫压力测试:蒙眼状态下拆装步枪、模拟不同故障排除、接受教官各种\我亲眼见一个老哥因为紧张,在验枪环节忘了确认弹膛,直接被教官喊停:\考试费加上课程费,几百加元是基础投入。
通过考试拿到结业证书只是拿到\甚至要提供两位认识你两年以上的推荐人,他们会接到RCMP的核实电话。申请表上有个关键问题:\别想隐瞒,背景调查会深挖。接着是漫长的等待,通常3-6个月起步。这期间,RCMP会联系你的配偶或前配偶(即使已分开),确认你是否适合持枪。我邻居就卡在这关,他前妻在电话里表达了对安全性的担忧,申请直接被搁置调查了半年多。
终于收到那张印着照片的塑料卡片时,兴奋感很快被沉甸甸的责任感取代。买枪不是走进超市挑白菜。在枪店选定非限制级枪支,店员会当场查验你的PAL并打电话给CFP做即时登记(称为\Transfer\)。买限制级武器流程更严:需要额外申请单独的转移许可(Authorization to Transport, ATT),过程更久。取枪时,店员会再次核对证件,那份谨慎劲儿像在移交核武器密码。
把枪带回家才是责任的真正开始。加拿大法律对枪支储存有铁律:非限制级枪支必须用扳机锁或枪柜锁住,弹药必须分开存放;限制级枪支则必须存放在硬质、能上锁的枪柜里。我专门在地下室浇筑了水泥墙,安装了符合CSC标准的厚重枪柜,比保险箱还结实。警察有权力在合理怀疑下申请搜查令检查你的存储情况。朋友讲过个真实案例:有人家里遭贼,贼没偷走枪却偷走了枪柜钥匙,主人因\未能确保枪支安全\被重罚。持枪证不是终身制,每五年必须更新,更新时还要重新审查背景。
在加拿大玩枪,自由与约束是硬币的两面。你可以扛着步枪在合法猎区行走,感受融入自然的原始狩猎文化;但你的手枪只能锁在盒子里,从家到靶场两点一线,中途不能停留买杯咖啡。靶场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没有炫耀武力,只有对技术的专注和对规则的敬畏。每次扣动扳机前,教官那句\安全第一\的回响,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有重量。这不仅仅是一张许可证,更像是一份与整个社会签订的、关于信任与安全的沉重契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