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我的信用卡組合時,突然想起Citi Prestige這張卡,當初申請時被它的機場貴賓室和旅遊福利吸引,但年費總讓人頭痛。記得第一年收到帳單時,那筆費用讓我猶豫好久,後來摸索出一個方法,居然連續五年都沒再付過年費,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像發現了寶藏。這張卡對常出差的人來說,價值不只在福利,而是那種隨時能進貴賓室喘口氣的安心感,但年費問題若沒解決,再好的福利都變負擔。
Citi Prestige的年費設計其實挺靈活的,不像其他卡硬性規定每年必須繳交,銀行內部有個隱藏的彈性機制。我發現關鍵在於累積消費額度和忠誠度評分,如果你過去一年的總消費超過台幣五十萬,系統會自動觸發年費減免評估。這不是公開政策,而是客服人員私下透露的門檻,聽起來高,但對常刷機票或高額購物的人來說,不知不覺就達標了。當然,消費類別也有講究,旅遊和餐飲類的消費權重更高,更容易被系統視為優質客戶。
另一個絕招是主動出擊打電話給客服,別小看這通電話的威力。我學到要挑對時機,比如帳單剛出爐的頭幾天,客服系統比較寬鬆。記得第一次嘗試時,我直接說:「這張卡用得很順手,但年費壓力大,能幫忙減免嗎?」對方沉默幾秒,接著問了些消費習慣,結果當場就給部分減免。後來我固定每半年打一次,每次都強調自己的長期忠誠和貢獻度,漸漸地,減免比例從五成變成全免。重點是要真誠,別像在討價還價,銀行喜歡聽到你重視這張卡。
把這些策略結合起來,就能打造永久免年費的循環。我的做法是:每年初設定消費目標,專注在旅遊開銷上,累積到門檻後,立刻聯繫客服覆核。同時,保持卡的使用活躍度,偶爾刷點小額消費,讓系統記錄不中斷。五年下來,沒再付過一毛年費,反而靠著機場接送和住宿優惠省下更多錢。當然,這需要點紀律,但比起年費的負擔,投資這點心思絕對划算。銀行政策隨時可能變,趁現在機制還寬鬆時行動,別等到門檻拉高才後悔。
實戰中得留意細節,比如消費紀錄要清晰,避免爭議性交易。萬一客服拒絕,別氣餒,換個時間或換個客服再試,有時只是運氣問題。我遇過一次失敗,隔週再打就成功,關鍵在堅持。另外,別把所有消費都壓在這張卡上,分散風險更聰明。整體來說,這方法讓Citi Prestige從負擔變成資產,每次刷卡都像在賺回饋。
請問如果消費額度沒到五十萬,還有機會減免嗎?我去年只刷了三十萬左右,客服直接說不行。
感謝分享!試了你的方法,昨天打電話真的減免了八成年費,省下好幾千塊,太實用了。
這些策略有風險嗎?銀行會不會事後追討或影響信用評分?我有點擔心被標記。
機場貴賓室福利真的那麼好用?我很少出差,值不值得為了免年費硬刷高消費?
如果政策改了怎麼辦?聽說明年花旗要調整規則,你的永久免年費還能持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