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曼谷才發現行李箱裂了個大口子,衣物散落輸送帶的狼狽,比濕熱的天氣更讓人窒息。機場地勤遞來事故證明單時,手指還沾著我行李箱輪子脫落的橡膠碎屑。那瞬間突然慶幸出發前咬牙買了旅遊險——不是知名品牌,深藍色Logo寫著QBE三個字母,當初只因朋友一句「理賠乾脆」就下單。後來在素萬那普機場的理賠櫃檯,看著隔壁旅客因沒買保險對著碎裂的骨瓷花瓶發呆,才驚覺這紙契約的重量。
QBE這家澳洲保險巨頭,在台灣深耕得低調。翻開保單條款,醫療保障動輒數百萬,緊急救援專機像張隱形機票。去年北海道暴雪封路時,朋友受困層雲峽,正是QBE協調直升機接駁。但真正揪住人心的,往往是小事:在京都弄丟的眼鏡,理賠員竟推薦當地手工鏡框店;沖繩潛水時刮傷的腳踝,診所直接與保險公司連線結帳。這些細節堆疊成信任感,比保單數字更真實。
細究保障範圍,意外醫療是骨幹。曾聽過在冰島騎雪上摩托車摔斷鎖骨的案例,QBE不只支付當地手術費,連後續復健療程都包。更關鍵的是「突發疾病」定義,某次在首爾吃生章魚引發急性腸胃炎,住院三日全額理賠。但要注意慢性病急性發作條款,高血壓患者忘帶藥導致中風,就可能踩到除外責任的雷區。
行李延誤或損毀理賠最常被觸發。我學會在行李箱夾層放張物品清單,連充電器型號都註記。有回班機延誤六小時,用QBE給的定額賠償在機場吃和牛燒烤,竟吃出旅行意外滋味。最驚喜是信用卡盜刷保障,在越南被側錄盜刷十幾萬,保險公司直接代墊爭議款,比銀行還積極。
魔鬼藏在除外條款裡。自駕遊要留意:若沒投保車損險,租車碰撞只賠對方不賠己車;去菲律賓玩實彈射擊,子彈擦傷手臂竟被歸類為「高風險活動」拒賠。最荒謬是朋友在澳洲抱無尾熊拍照被抓傷,理賠員憋笑問:「條款寫明動物侵害除外,但這算被萌獸攻擊?」後來以意外醫療通融給付,成為我們酒局必講的黑色幽默。
購買時機是門學問。出發前七天投保才能涵蓋「出發前行程取消」,去年東京機票因颱風作廢,就靠這條拿回訂金。善用信用卡免費險搭配補強,但要注意多數只保飛安事故。我習慣在QBE官網試算:兩人九州七天,基本方案千元有找,加購滑雪意外險多三百,比租雪具押金便宜。
理賠文件決定成敗。在清邁被狗咬的疫苗收據,診所忘了蓋章正本,來回補件拖了兩個月。後來學乖,手機拍診所招牌、醫師執照、收據三連拍,存進雲端相簿命名「理賠急救包」。遇過最暖心理賠員,提醒我把大阪買的EVE止痛藥列為醫療用品,因收據寫「藥妝」被剔除後,改用處方箋副本申訴成功。
保險終究是份對意外的溫柔抵抗。當行李轉盤吐出破損的行李箱,醫療帳單數字後頭跟著數不清的零,或是深夜在異國警局做筆錄時,那組24小時中英文救援電話,比任何旅行攻略都實在。撕開保險術語的糖衣,核心不過是讓人在意外降臨時,還能保住從容微笑的底氣。
評論:
在曼谷機場弄壞28吋Rimowa,QBE理賠員要求提供購買證明,五年前的電子發票早不見了,最後用同款二手價折算,各位買高價行李箱記得留發票啊
請問帶七十歲父母出國,QBE的慢性病條款寫得好複雜,父親有裝心臟支架但近期穩定,這樣急性胸痛送醫到底賠不賠?
去年用信用卡附贈的旅遊險理賠行李延誤,折騰三個月才拿到兩千塊,今年改買QBE加強版,光延誤四小時就現場領現金,差太多了
有人比較過QBE和安達的緊急救援嗎?朋友在秘魯高山症,聽說安達直接派醫生陪飛回台,QBE做得到嗎?
在羽田機場等行李苦等三小時,衝去UNIQLO買換洗衣物,QBE居然連內衣褲都理賠,但提醒要保留「必要性」購物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