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起信用卡,大家總在抱怨回饋率低、年費高,搞得像在玩一場複雜的數學遊戲。我自己也試過不少卡,從學生時代的入門款到現在的主力卡,深深覺得選對一張卡,真能讓日常開銷變成一種小確幸。尤其在高物價時代,那些號稱「神卡」的,往往能擠出額外現金回饋,幫你省下幾頓飯錢。但老實說,市場上琳瑯滿目,有些卡宣傳得天花亂墜,實際用起來卻像踩雷,得靠經驗去篩選。
先來聊聊我個人最愛的玉山Pi拍錢包信用卡吧。這張卡在台灣超夯,回饋率基本有4%起跳,重點是它整合了Pi錢包生態系,買咖啡、網購或繳費都算在內。記得去年雙11,我在PChome刷了一筆大單,光回饋就抵掉半個月的早餐錢。不過,它有個小缺點:回饋限Pi幣,得在特定通路用,像我這種不常跑超商的人,有時會覺得卡手。如果你是網購族或愛用行動支付,這張絕對值得入手,但得搭配其他卡補強實體消費。
再來是台新Richart @GoGo卡,這張對年輕族群特別友好,主打無腦回饋3.5%,涵蓋超商、交通和線上消費。我推薦給剛出社會的朋友,他們常說省下來的錢剛好cover通勤費。關鍵是它免年費門檻低,刷個幾千塊就達標,不像某些頂級卡得先砸大錢辦卡。但要注意,回饋上限每月500元,刷太多就沒甜頭了。我自己用它來付水電費,穩穩賺點小錢,但大額消費就得換卡。
國泰世華CUBE卡也是我的口袋名單,回饋彈性超高,能自選3%到10%的方案,像旅遊、餐飲或購物類別。上個月去日本玩,切到旅遊模式,機票和住宿直接回饋8%,省了快一萬日圓。這卡適合常出差或愛吃美食的人,但得花時間研究方案切換,否則可能錯過最佳回饋。還有,它年費要小心,首年免,之後得靠消費達標,我建議綁定常用通路,才不會白繳。
最後提中信LINE Pay卡,這張靠著LINE生態圈,回饋率穩定2%起,點數能換貼圖或折抵消費。我LINE天天在用,點數累積快,像買杯手搖飲就能回饋個幾塊錢。但它回饋上限較低,大戶可能覺得不夠力,且點數有時效性,得定期用掉。總體來說,這幾張卡各有強項,得看生活習慣挑選。切記,別被高回饋數字迷惑,仔細算算年費、回饋限制和個人消費模式,才能真正撈到甜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