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剛出社會,手頭緊到不行,為了買台二手機車,我傻傻簽了高利貸合約,結果每月薪水一半都在付利息,簡直是無底洞。後來學乖了,才發現借錢利息不是注定被宰,關鍵在於你懂不懂玩這場金錢遊戲。
利息高低,說穿了就是風險定價。銀行或放貸機構看你信用爛、收入不穩,自然把利息拉高來cover風險。我有次在東京工作,親眼見識當地人如何靠信用合作社壓低利率;回台灣後,試著把這套邏輯用在生活裡,才發現省下的錢夠付半年房租。
想砍利息?先從信用評分下手。台灣聯徵中心的報告是關鍵,按時繳卡費、別亂開新帳戶,分數慢慢爬升。我曾經三個月內把評分從500拉到650,靠的就是設定自動轉帳還款,外加剪掉兩張沒用的信用卡。
貨比三家絕對不能懶。去年我需要一筆裝修費,跑遍五家銀行和線上平台,發現同額度貸款,利息差到3%。最後選了某家數位銀行,因為他們對自由工作者較友善,還讓我用定存單當擔保,硬是把年利率從8%壓到4.5%。
談判技巧是隱藏武器。多數人不知道,利息其實能議價。帶上薪轉證明或資產清單,直接找信貸專員聊,語氣要堅定但客氣。我有回靠這招,讓銀行把方案從「固定利率」改成「前半年優惠利率」,省下萬把塊。
避開陷阱比省錢更重要。那些標榜「免徵信、快速撥款」的廣告,利息動輒15%起跳,根本合法吸血。真急用錢,寧可找親友週轉或申請政府紓困貸款,至少不會滾出天文數字。
最後提醒,借錢前先問自己:這筆錢非花不可嗎?有時忍一忍,等存夠再出手,連利息都省了。金錢是工具,別讓它變成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