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台灣這麼多年,信用卡早就成了日常必需品。記得剛出社會時,第一張卡是隨便辦的,結果回饋少得可憐,還被年費坑了一筆。後來慢慢摸索,才發現選對卡真的能省大錢,尤其現在競爭激烈,銀行都拚命送優惠。今天就聊聊我親身試過的心得,分享幾張實用熱門卡,還有怎麼避開陷阱,讓每一筆消費都值回票價。
先說國泰世華的Costco聯名卡吧,這張我用了快三年,簡直是家庭採購神卡。每回去好市多加油或買日用品,現金回饋直接從帳單扣掉,累積下來一年省了上萬元。缺點是得搭配會員卡,而且非好市多消費回饋就普通了,適合像我這種每週跑大賣場的人。另外,它的旅遊險很齊全,上次出國班機延誤,理賠超快,不用跟客服扯皮。
再來是中國信託LINE Pay卡,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張。我辦它是衝著點數生態系,LINE Pay付款回饋高達3%,便利店、網購都適用,點數還能換貼圖或折抵帳單。但要注意回饋上限,每月刷超過五千就沒那麼划算了。最愛它的週三美食日活動,指定餐廳刷這張打八折,省下的錢夠多吃幾頓大餐。
玉山銀行的Pi錢包信用卡我也推薦,尤其給愛網購的族群。綁定Pi錢包App,線上消費回饋無上限,P幣累積超快,我拿來繳水電費或買機票,折抵起來超有感。不過實體通路回饋較弱,得搭配其他卡使用。他們客服很貼心,有次被盜刷,一通電話就凍結卡,沒損失半毛錢。
台新FlyGo卡是旅遊控必備,去年帶家人去日本,機票用這張刷,海外消費3%回饋外加免費機場接送。機場貴賓室和行李延誤險也很實用,那次班機誤點四小時,理賠金直接cover住宿費。但平常在台灣刷就普通,建議當專用旅遊卡,別拿來買日常用品。
選卡不能只看表面優惠,得算清隱藏成本。像年費陷阱,很多號稱免年費的卡,其實要綁定高額消費或自動扣繳。我中招過一次,後來養成習慣:先查銀行官網細則,再用Excel試算整年回饋。另外,點數期限要注意,有些卡到期就歸零,白白浪費。我的攻略是設定手機提醒,每月檢視一次帳單,確保優惠吃好吃滿。
最後提醒,辦卡前先問自己需求。是常出差?愛血拼?還是想省家庭開銷?別被天花亂墜的廣告騙了。像我現在錢包只放三張卡:Costco卡買日用、LINE Pay卡刷小額、FlyGo卡備著旅行。簡化後管理輕鬆多了,信用分數也維持在750以上。信用卡是工具,用得巧才是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