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旅行又熱絡起來,但全球各地還是有零星確診案例,誰都不想出國玩到一半被隔離,醫療費爆表還得自掏腰包。記得去年我去泰國,朋友在曼谷突然發燒,當地醫院檢測陽性,光是住院和隔離就花了快十萬台幣,幸好他出發前買了保險,全額理賠。這種事聽起來像倒楣故事,卻真實發生在我身邊。
旅遊保險不是新鮮事,但COVID讓它變得更關鍵。傳統保單可能只包行李遺失或班機延誤,現在得仔細看條款是否涵蓋傳染病相關費用。有些公司玩文字遊戲,比如「突發疾病」不包括已知疫情,或要求你出發前沒去過高風險區。我研究過全球幾家龍頭,像安聯或AXA,他們的新方案明確列出COVID醫療、隔離住宿、甚至返國交通,保費只多幾百塊,值得投資。
怎麼挑?別只看價格。先問自己行程風險:去歐洲還是東南亞?住青年旅館或五星飯店?我習慣在訂機票時順便買保險,因為有些條款要求「出發前24小時生效」。重點檢查三個部分:醫療額度是否夠高(建議至少100萬台幣),是否包含遠端診療,以及萬一行程取消的退費機制。上個月幫家人規劃日本行,發現某家標榜「COVID全包」的保險,細看才知不賠無症狀隔離,差點踩雷。
實際攻略很簡單:第一步,上網比較評測,像台灣的Finfo或國外Squaremouth平台,輸入目的地就跳出各家方案。第二步,打電話問客服細節,別怕囉嗦—我曾經追問到條款中「合理醫療費用」的定義,避免爭議。最後,保單存手機和雲端,萬一有事直接聯絡保險公司的24小時援助專線。他們能安排當地醫院,省去語言障礙的麻煩。
旅行是為了放鬆,不是賭博。花點小錢買安心,玩起來才盡興。下次出門前,別忘了把保險塞進行李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