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證券交易所那股獨特的氣味,混著舊紙張和焦慮,第一次踏進時我就被震懾了。不是華爾街那種張牙舞爪的野心,而是一種壓抑的精準。牆上巨大的螢幕跳動著片假名代碼,交易員低聲交談像寺廟誦經。十年前我抱著試水心態買進第一股任天堂,沒想到這片土地成了我財富增長的沃土。日本市場,像一鍋慢火熬煮的關東煮,表面平靜,湯底濃厚得驚人。
很多人問,為何是日本?答案藏在細節裡。當全球央行升息聲震耳欲聾,日本銀行仍堅守負利率堡壘。這不是僵化,是戰略定力。我親眼見證日圓貶到150兌1美元時,外資如何瘋狂湧入出口類股。豐田的電動車還沒稱霸全球,股價已因匯率紅利悄悄翻倍。這種獨特的「日圓槓桿效應」,你在其他市場找不到複製品。
開戶實戰比想像中曲折。三菱UFJ的櫃檯小姐用敬語堆砌出十道防線,當我拿出在留卡加台灣護照時,她眼裡閃過程式當機般的空白。最後在樂天證券線上搞定,但NISA(小額投資非課稅制度)帳戶的申請表,填寫難度堪比京都迷宮巷弄。關鍵在「源泉徵收」這關卡——不勾選預扣稅選項,未來20.315%的股息會直接蒸發。這些坑,沒人點破根本看不見。
我的策略核心是「雙軌制」。七成資金押注「不動的巨人」:三井物產、住友化學這些財閥系,像經濟的骨幹,泡沫破裂時都沒垮過。三成玩「變革的浪頭」:半導體材料龍頭信越化學,或軟銀孵化的新創獨角獸。尤其注意「東證Prime市場」分級制,能留在這裡的企業財務體質堪比相撲橫綱。去年押注半導體設備商Screen Holdings,光設備折舊政策調整這個財報細節,就讓股價三個月飆四成。
最魔幻的是股息文化。東京某鋼鐵廠股東會竟送高級和牛兌換券,持股五年以上還有純米大吟釀。但別被迷惑,關鍵看「配當性向」——股息佔獲利比例。京瓷維持30%像機械般精準,任天堂卻可能某年突然歸零,把錢全砸進新遊戲開發。這種極端反差,需要穿透櫻花般的財報修辭才能看見本質。
深夜盯盤時我常想,投資日本像參與一場集體儀式。企業把「安定」刻進DNA,股價走勢常有種壓抑的韻律感。但當豐田宣布固態電池突破,或優衣庫海外營收首超日本時,那種爆發力會撕碎所有刻板印象。窗外隅田川的貨船鳴著笛駛過,螢幕上東證指數又創三十三年新高。這市場教會我的,是在秩序中嗅出變革的氣息。
評論:
請教NISA免稅額度用完後,一般特定帳戶的股息稅實務上怎麼預扣?外國人能申請退稅嗎?
文末形容的\秩序中嗅出變革\太精準!去年就是看準日本半導體設備鏈被低估,賺到海外基金忽略的行情
說財報像櫻花修辭超傳神!但怎麼判斷企業是真保守還是隱藏風險?像東芝那樣的陷阱現在還有嗎?
想了解更多中小型股機會,聽說東京證交所正施壓破淨公司改革?
日圓貶到160了,現在進場會不會買在匯率高點?該對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