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置居係香港政府推出嘅房屋計劃,專為公屋住戶同埋合資格嘅綠表申請者而設,目標係協助基層家庭以低於市價置業。呢個計劃唔單止提供上樓機會,仲釋放咗原有公屋單位,等輪候冊上嘅家庭可以快啲上樓。好多人都以為申請好簡單,但其實隱藏咗唔少魔鬼細節,今日就同大家拆解清楚。
年齡同身份係基本門檻,主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仲要係香港永久居民。如果係公屋住戶,成個家庭成員都要列入申請表,就算佢哋唔想做業主都要計入資產審查。而家最多人搞錯嘅係「家庭組合」定義——離婚夫妻如果仲同住公屋單位,必須一齊申請;但子女滿18歲就可以用獨立身份抽籤,呢點好多人都唔知,白白錯失機會。
資產限額年年調整,但計法好刁鑽。除咗銀行存款同股票,連強積金累算權益都要計入總資產。最易中伏係保險儲蓄計劃,如果保單可以隨時提取現金,就算未到期都要申報。上年就有個案因為漏報一份儲蓄保,成家人被取消資格。記住,遞表前三個月內嘅資產變動都要備齊證明文件,突然多筆匯款入賬?隨時要解釋來源。
公屋住戶申請有特殊優勢,但代價係中籤後必須交還單位。有個關鍵位係「凍結期」——由揀樓當日起計,原有公屋就要停止裝修同轉名。最慘係試過中籤者裝修緊公屋,結果要賠錢拆走新裝嘅廚櫃。而非公屋申請者(例如輪候冊人士)就要計分排隊,單身人士計分年齡係致命傷,每早一年申請就多5分,25歲申請同40歲申請分數可以差成百分。
申請流程暗藏時間陷阱。電子申請雖然方便,但系統開放首日通常大塞車,有人試過朝早九點等到半夜先成功遞表。紙本表格更加要親身排隊拎,今年長沙灣辦事處出現過人龍打蛇餅排到街口。最緊要記住:重複申請會即時DQ!有人以為網上同紙本同步交可增加機會,結果被列黑名單三年內禁申請。
抽中唔等於穩陣,揀樓先係戰場。帶齊身份證正本係基本,有夫婦帶咗影印本結果被趕出場。銀行本票抬頭寫法好講究,試過有人寫錯「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被拒收。最離奇係舊年有個案帶咗300萬現金想繳付首期,保安以安全理由拒絕佢入場,急到當場喊。記住:只能透過銀行轉賬或本票交易。
綠置居表面係上車捷徑,實質考驗申請者嘅細心同耐性。由文件準備到揀樓策略,每個步驟都要精準計算。尤其係而家供應量少過申請人數十倍,與其話係抽樓,不如話係一場資格篩選戰。準備好嘅人永遠唔會嫌資料太詳細,畢竟可能係人生唯一一次置業機會。
評論:
想問離婚後仲同住但已分產,可否用個人名義申請?定係一定要連前配偶一齊申請?
資產計到強積金真係好絕,供咗廿年MPF根本拎唔到出嚟,點解要計入可動用資產?
上個月阿媽過身留低廿萬保險金,突然多咗筆錢會唔會超資產限額?要唔要主動申報?
見到話裝修公屋會影響資格,咁如果只係換咗個廁所水箱算唔算違規?
非公屋申請者係咪永遠冇機會?朋友排緊隊等足八年都未抽中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