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雷雨剛停,窗簾被風吹得微微鼓脹。我啜著微涼的伯爵茶,盯著螢幕上那條起伏平緩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曲線,忽然想起十五年前那個手足無措的自己——握著第一筆十萬美元存款,在華爾街術語的迷宮裡跌跌撞撞。債券市場像座靜謐的森林,表面波瀾不驚,底下根系卻盤錯著全球經濟的養分。今天不談高深的對沖策略,只想拉張木椅,和你聊聊那些我摔過跤才懂得的債券入門路徑。
許多人初聞債券,腦中浮現的盡是西裝筆挺的交易員與彭博終端機閃爍的綠光。其實買債券的本質,純粹得像巷口雜貨店的賒帳本:你把錢借給某個對象(國家或企業),對方承諾按時付利息,到期還你本金。美國公債之所以被視為新手聖杯,關鍵在於它背後站著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稅收權。記得2008金融海嘯時,連百年投行雷曼兄弟都像沙堡般崩塌,但握著美國國庫券的人,依然能按日收到利息支票。
新手常卡在種類迷陣。國庫券(T-Bills)像便利店的三明治,期限短則四週長至一年,價格通常低於一萬美元;財政部票據(T-Notes)則是便當套餐,兩年到十年期,每半年發利息;至於三十年長債(T-Bonds),活像預付十年份的米其林餐券,鎖定長期報酬但價格波動劇烈。我總建議初學者從「梯式策略」下刀:把資金切成三等份,分別買進兩年、五年、十年期公債。當短期債到期,就把本金滾入最長年期的那檔。這招讓我在聯準會暴力升息這兩年,仍保有3.5%的均勻收益。
殖利率曲線的祕密藏在傾斜角度裡。正常狀況下,十年期公債利率該比兩年期高,如同借錢給朋友十年收的利息理當比借兩年貴。但去年我親眼見證曲線倒掛——兩年期利率竟衝破4.8%,十年期卻卡在4%掙扎。這現象像森林裡的啄木鳥突然集體噤聲,往往是經濟衰退的前兆。當時我將部分資金轉進抗通膨債券(TIPS),儘管名目利率僅1.625%,但當超市雞蛋價格飆漲時,TIPS的本金會隨通膨率自動膨脹,去年實質報酬反而贏過傳統公債。
購買管道比你想像的接地氣。透過證券商下單雖能自由買賣二手債券,但得忍受買賣價差剝層皮。我的書桌抽屜裡還留著2015年透過TreasuryDirect.gov直接認購的紙本債權證明,這個財政部直營平台像政府開的雜貨鋪,新發行公債按面額賣,免手續費。曾有位退休教師聽我建議,每月用薪水自動扣款買1000美元兩年期公債,兩年後竟攢出整筆孫子的教育基金。
寧靜的債券森林也有地動時刻。去年聯準會升息如暴雨驟降,我手中那批2040年到期、票面利率2.5%的長債,市價一度暴跌30%。但我不急著砍倉,反而打開計算機敲打:倘若持有至到期,政府仍會按票面金額全數償還。債券最迷人的魔法正在於此——只要發行者不破產,市場價格的驚濤駭浪,終會在到期日化為平靜港灣。這份篤定,是股市永遠給不了的溫柔。
此刻茶已見底,窗櫺上的雨痕將夕陽折射成碎金。債券投資像種植橡樹,無法期待隔夜盛開的繁花,卻能在數十年後收獲堅實的資產脊梁。當你開始用閒錢買入第一張美國公債,實則是在全球經濟的骨架上繫了條安全繩。下次聽見財經名嘴嘶吼著「股債雙殺」時,不妨翻開債券存摺,上頭按時入帳的利息數字,會是動盪年代最沉靜的錨。
這篇把債券講得像鄰家大叔聊天,連我媽看完都問我該怎麼開TreasuryDirect帳戶。但想問抗通膨債券(TIPS)的利息要不要課稅?
作者提到長債暴跌30%那段太真實!去年我差點認賠殺出,後來咬牙抱住今年果然回血。新手真該把「持有至到期」五個字刻桌上。
梯式策略的比喻好鮮活!不過如果遇到急用錢要提前賣債券,怎麼判斷哪一檔虧最少?
文末「繫了條安全繩」的意象精準到痛。但想提醒新手:美國公債利息要扣30%預扣稅,實際收益記得打七折。
通膨吃掉報酬的問題還是怕怕的,現在進場買長債會不會像1980年代那樣被套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