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夏天,我帮一个朋友策划他的欧洲之旅,他坚持要住万豪酒店,因为他是个忠实会员。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比较不同预订选项,从官网到各种代理平台。就在我以为找到了最佳交易时,代理突然提到那个诱人的折扣价是“non commissionable rate”——意思是,如果我通过他订,他一分钱佣金都拿不到。那一刻,我意识到酒店佣金结构这玩意儿,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它像一层薄纱,遮住了旅行行业的真实运作。
说到万豪的非佣金率(NCR),简单说就是酒店设定的一些特定房价,旅行代理或预订平台无法从中赚取佣金。通常,佣金占房价的10%到15%,是代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万豪这类大集团,会把某些促销、套餐或会员专属价标为NCR,目的很直接:推客人直接通过官网或APP订房,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想象一下,酒店省下的这笔钱,可能用于提升服务或回馈会员,但对代理来说,这就成了个坑——他们辛辛苦苦推广,到头来白忙活。
为什么万豪和其他酒店巨头坚持这么做?根源在行业生态的演变。过去二十年,OTA(在线旅行社)如Booking.com崛起,佣金成了巨大负担。酒店为了夺回控制权,开始设计NCR策略。比如,万豪的“Member Exclusive Rates”或某些限时特惠,往往是非佣金的。这不是针对代理的恶意,而是商业计算:直接预订让酒店收集更多客户数据,优化营销。我亲历过,一次在曼谷的万豪度假村,通过代理订了个“家庭套餐”,价格比官网低5%,但代理私下抱怨说这是NCR,他得靠其他预订补回损失。客人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代理的忠诚度被削弱。
深入点看,NCR的影响远超表面。对代理,它迫使策略调整——他们可能优先推佣金率高的酒店或时段,甚至避开万豪品牌。对客人,NCR价未必更实惠;有时官网直接订反而有额外积分或福利,但多数人浑然不知。我见过代理圈子的讨论,大家分享如何识别NCR:检查预订条款的小字,或使用行业工具追踪佣金状态。然而,万豪的佣金结构并不透明,不同品牌如Ritz-Carlton或Courtyard政策各异,新手很容易踩雷。
那么,怎么应对这种局面?作为旅行爱好者或代理,关键是教育自己。多比较渠道——官网、代理、会员平台——别只看价格。问问代理佣金细节;如果是NCR,争取其他补偿,比如免费升级。长远看,行业在变:一些酒店正试行动态佣金模型,但万豪的NCR短期内不会消失。它提醒我们,旅行不仅是梦想,更是场精明的交易。下次你订房时,多挖一层,或许会发现隐藏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