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US Bank在信用卡圈子里,算是个“另类”。它不像某些大行那样铺天盖地做广告,申请门槛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有点“看心情”。但它家确实藏着一些宝藏卡,比如Cash+® Visa Signature® Card,那5%的定制返现类别,玩好了是真香;或者Altitude® Go Visa Signature® Card,无脑4%餐饮返现,对吃货太友好了。更别提它家有时能批出相当有竞争力的低利率(低APR)卡,对需要周转的朋友简直是及时雨。好东西谁都想要,关键是怎么把它“请”回家。
我见过太多朋友兴冲冲去申请,结果被秒拒,一脸懵。这里头门道不少,核心就一点:US Bank非常、非常看重你和它的“关系”。它不是那种你信用分数高就一定会给你开门的主儿。你得先让它认识你,信任你。怎么建立关系?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先成为它的存款客户。别小看一个普通的支票账户或储蓄账户,哪怕里面钱不多,定期有点流水,这就像是在US Bank系统里点亮了一盏“友好信号灯”。有账户,特别是持有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再去申请信用卡,成功率绝对不一样。亲身经历,空手去碰运气,十有八九碰壁;带着账户去敲门,感觉底气都足很多。
信用记录这块,US Bank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它家对近期信用查询(Hard Pulls)特别敏感。如果你过去半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申请了好几张新卡,被查了好几次信用报告,那基本就是给自己申请US Bank信用卡的路上埋雷了。业内有个不成文的“5/24规则”的变体在它家也挺适用——如果你近24个月开了5张或更多新卡,被拒的概率飙升。所以,想拿下US Bank的卡?先管住手,忍一忍,让信用报告“冷却”一段时间,至少确保近6个月没啥新查询,成功率会高不少。耐心是美德,在申卡这事上尤其重要。
再说说信用分数和报告本身。US Bank整体偏好信用记录良好且稳定的申请人。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通常建议有至少720分以上的FICO分数会比较稳,特别是对于它家的高端卡或你想拿到更好的利率。但分数不是唯一,报告的内容更关键。它不喜欢看到任何近期逾期还款的记录,哪怕是小额度的。公共记录(比如破产、税贷留置权)更是大忌。你的负债使用率(信用卡用了多少额度)也得控制好,最好控制在总额度的30%以下,越低越显得你游刃有余。申请前,花点小钱或者利用免费渠道(很多银行提供免费FICO分)仔细看看自己的信用报告,确保干净整洁,没有错误。
申请时机和渠道也有讲究。如果你是US Bank的新客户(没账户),直接网申或者去网点都行。但如果你已经是它的存款客户了,强烈建议你:找你的客户经理聊聊!对,就是真人聊。客户经理手里有时能走“内部通道”,或者能根据你的账户情况和需求,更精准地推荐适合你的卡种,甚至在审批时能帮你“美言几句”或者补充说明情况,这比冷冰冰的线上系统强太多了。有次我就是账户有点小问题,线上申请秒pending,找经理一沟通,补了份材料,一周后就收到卡了。
至于材料准备,按部就班填表是基础。但如果你有US Bank账户,确保你申请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地址、电话、收入)和账户信息完全一致,避免系统因信息不匹配产生不必要的怀疑。收入要如实填写,但可以把所有能算作收入的都算上(税前的工资、奖金、投资收入、配偶收入如果共用账户等),合理且真实地展示你的还款能力。有时候,审批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你补充收入证明(比如工资单、税表)或地址证明,提前准备好,及时响应,别拖延。
如果你看中了它家的低利率(低APR)信用卡,比如那些长期提供0% APR introductory period(免息期)或者终身低利率的卡,审批标准可能会比纯返现卡稍微严一点点。毕竟银行承担的风险更大。这时候,你展示稳定收入和较低负债率就更为关键。仔细阅读条款,看清楚低利率是只针对余额转账(Balance Transfer)还是也包括新消费(Purchases),以及免息期结束后利率会跳到多少。别被开头的低利率冲昏头脑,长远的成本也得算清楚。
最后,心态放平。US Bank的审批有时确实有点玄学,即使你觉得自己条件不错,也可能被拒。被拒了别灰心,先看看拒信上给出的理由(非常重要),是信用记录长度不够?近期查询太多?收入不足?还是和银行关系太浅?针对性地改善,过几个月(通常是6个月后)再战。记住,建立关系(开户)和保持信用报告健康是长期功课。
玩转US Bank信用卡,有点像下棋,讲究策略和耐心。它不是最快最炫的那个,但当你摸清它的脾气,建立起联系,它提供的高额返现和低利率选项,往往能成为你财务工具箱里非常可靠实用的一件利器。别急着冲,先铺路,再收获,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