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完第三套模考题,窗外只剩零星灯火,咖啡杯底凝结着深褐色残渍。突然屏幕跳出分数——比上周整整提高5分,喉咙里哽着半声欢呼,又怕吵醒合租室友。这种又痛又爽的备考日常,想必每个GRE战士都懂。模考软件像面残酷的镜子,照出所有知识漏洞,却也铺出最踏实的进阶之路。
市面上标榜\醍醐灌顶。后来每套模考后,我会把错题本导出打印,用荧光笔把题干关键词和陷阱选项涂成斑斓的抽象画。三个月积攒的错题纸摞起来有词典厚,某天突然发现同类型题不再出错——那些被荧光标记啃噬过的知识漏洞,终于长出了新肉。
考场上遇到神似模考题的阅读篇章时,指尖都在发颤。不是紧张,是肌肉记忆带着笔尖往前冲。后来在常春藤实验室里通宵跑数据时,才真正明白GRE模考磨炼的从来不是答题技巧,而是建立对未知问题的拆解本能。当复杂的实验变量在眼前乱窜时,大脑竟自动启动了当年对付三空题的拆分框架。
慎用那些花哨的收费模考包,真正高效的武器往往朴实。Magoosh和Manhattan Prep的免费资源像两把未开刃的刀,要沾着错题本的血汗反复磨砺,才能劈开通往330+的路。记得把最后一套模考留在考前三天,不为提分,只为把生物钟调成美国东部时间上午八点的战斗状态。
(屏幕暗下去前的最后几秒,跳出最终分数:语文162,数学170。我对着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咧嘴笑,倒影里那个眼袋浮肿的人,手里还攥着卷边的错题本。所有深夜被模考虐哭的时刻,突然都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