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笔695美金的年费,每次看到账单上跳出来,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没错,我说的就是American Express Platinum Card,那张金属质感沉甸甸,掏出来总感觉有点仪式感的卡片。年费年年涨,质疑声也从来没停过:“值不值?” 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用它。对我来说,关键在于把它变成一张“正收益”的卡,而不是单纯为了面子或收集金属卡片的癖好。
很多人一看到年费就望而却步,或者被天花乱坠的权益介绍冲昏头脑。说实话,那些豪华酒店会籍、机场贵宾厅、购物返现,听着很美,但如果你一年到头宅在家里,或者出差都是公司统一订的经济舱,那这张卡确实像个昂贵的摆设。它的价值,真得靠你实实在在地去“消费”那些权益,而且是高频次、有策略地消费。
最容易“回血”的,其实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年度报销额度。比如每年200美金的航空杂费报销。别被“杂费”骗了,这钱聪明点花,几乎等同于机票折扣。窍门在哪?选一家你常飞的航空公司绑定(比如达美),然后买机票时,记得分开支付。现在很多航司官网买票,税费、选座费甚至部分升级费都可以单独结算。把这些小额的、符合规定的费用用白金卡支付,很容易就能把那200美金报销掉。去年飞欧洲,光选个紧急出口座位和行李费就轻松达标了,感觉机票瞬间便宜了一截。
另一个大头是每年200美金的Uber Cash。这钱按月给,不用就清零。我的经验是,把它当成日常通勤或短途出行的补贴。设定个手机提醒,每个月快结束时,看看Uber账户里还有多少额度没用完,叫个车去趟超市、约朋友吃个饭,或者干脆在Uber Eats点个外卖解决一顿。积少成多,一年下来,相当于省了200块交通外卖钱。还有每年100美金的Saks Fifth Avenue报销,分上下半年各50美金。这个稍微麻烦点,得惦记着去用。我通常用来买点护肤品小样、袜子或者家居小物件,凑够50美金不难。这些加起来,500美金实实在在的报销,已经把年费打掉一大半了。
真正让白金卡“发光”的,是那些提升生活品质的体验。机场贵宾厅就是核心价值。Priority Pass Select是标配,覆盖全球众多机场。Centurion Lounge才是王牌,尤其在美国几个大枢纽,像旧金山、达拉斯、迈阿密这些地方,环境、餐食、服务都甩开普通贵宾室几条街。想象一下,在拥挤的航站楼里,你能躲进一个安静的空间,有热食、有咖啡、有舒服的沙发,甚至能冲个澡,对长途旅行或者航班延误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Delta Sky Clubs如果你飞达美,现在也能凭白金卡直接进(虽然明年起可能部分受限),这又是一个巨大便利。光算算你在机场买瓶水吃个简餐要花多少钱,再加上这份清净舒适,多飞几次,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酒店会籍也是硬通货。自动获得万豪旅享家金卡和希尔顿荣誉客会金卡。金卡本身不算顶级,但保级无压力。最大的好处是房型升级和免费早餐(希尔顿金卡明确送,万豪金卡在部分品牌如丽思卡尔顿、艾迪逊不保证,但在喜来登、威斯汀等通常能争取到)。尤其带家人度假时,能升个房、早上不用操心找地方吃饭,体验提升非常明显。Fine Hotels + Resorts (FHR) 计划是另一个隐藏宝藏。通过Amex Travel预订指定奢华酒店,保证下午4点退房、视房态免费升级、每日双早,还有价值100美金左右的酒店消费额度(可能是餐饮或Spa)。虽然房价有时会比官网略高,但把这些额外福利算进去,尤其是住两晚以上,往往更划算,而且仪式感满满。
还有那些零碎的权益,用好了都是加分项。比如每月40美金话费报销(跟一些运营商合作)、每年179美金的Clear快速安检(帮你省去排长队的烦恼)、全球租车公司高端会籍(赫兹President’s Circle、National Executive等,能免费升级车型)。更别提Amex Offers了,时不时能刷到各种商家的小额返现,积少成多。偶尔的大羊毛,比如Saks返现、航空消费返现等,也能带来意外惊喜。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695美元年费值不值?如果你满足这几个条件:每年至少飞几次(尤其国际长途)、愿意花点心思去研究并使用那些报销和权益、看重旅行中的舒适和便利、偶尔通过FHR计划体验奢华酒店,那么这张卡绝对能给你带来远超年费的价值,甚至是“正收益”。它更像是一张“生活体验卡”,帮你把日常消费和旅行开销,转化成了更优质的服务和享受。但如果你很少出门,或者懒得去研究那些条款和使用技巧,那这笔年费可能真就只是买了个“金属卡收藏品”的入场券。
说到底,信用卡是工具,Amex白金卡是个高级工具。用得好,它能让你的旅程更顺心,生活多点小确幸;用不好,它就是钱包里一块昂贵的金属片。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且能够,把它的价值真正“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