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樱花开了又谢,不知不觉在东京工作那几年留下的习惯,除了对便利店饭团的执着,就是对日本股市那份若即若离的关注。回到美国后,发现不少朋友对投资日股有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手续麻烦,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只要找对路子,坐在加州的阳光下,动动手指投资丰田、索尼或者某个你钟情的日本小企业,真的没那么遥不可及。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这几年摸爬滚打下来,觉得最实在的几种方式。
为什么是日本?抛开那些宏观分析不谈,我个人觉得是“价值感”。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起伏,很多日本企业变得异常务实,账上现金充足,分红也相对慷慨(当然,得选对公司)。而且,很多领域,像精密制造、机器人、材料科学,甚至是一些不起眼的消费品公司,都藏着真正的“隐形冠军”,估值有时比美国同类公司要温和得多。当然,汇率波动是个绕不开的坎,日元这几年坐过山车似的,这点后面会细说。
最直接也最推荐给大多数人的路子,是通过你已有的美股券商账户。是的,你没听错,就是你用来买苹果、特斯拉的那个平台。像Interactive Brokers (IBKR)、Charles Schwab(国际账户)、Fidelity这些大牌券商,都提供直接交易日本、香港等海外主要交易所股票的功能。开户时确认开通了“国际交易权限”就行,通常就是多签几份电子文件的事。登录交易平台后,在搜索框直接输入你想买的日本公司的股票代码,记住要加上“.T”后缀,比如丰田就是“7203.T”,索尼是“6758.T”。交易界面和你买美股一模一样,下单类型、限价单、市价单都支持,结算货币通常是日元,但券商会自动帮你处理兑换,你账户里有美元就行,非常省心。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一个账户搞定全球主要市场。费用方面,主要留意两点:一是交易佣金,IBKR通常比较有优势;二是外汇兑换费,券商都会收一个点差,IBKR的汇率通常比较接近市场中间价,点差小,这点很关键,积少成多。下单前系统会明确显示预估的总费用(佣金+外汇成本),看清楚再确认就好。我个人的主力账户就在IBKR,买日股、港股、甚至欧洲一些股票,体验很流畅。
如果你打算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或者对特定日本股票研究很深,想追求更极致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外汇兑换),那可以考虑直接在日本本土券商开个账户。像SBI証券、楽天証券、マネックス証券这些在线券商,对海外投资者(非居民)开户是开放的,官网都有英文界面指引。开户过程会比在美国券商开国际权限麻烦些,需要邮寄一些身份和住址证明文件(比如驾照、水电账单的公证翻译件)到日本,审核时间也长一些,几周到一个月都有可能。账户开好后,你需要从美国银行汇款日元过去才能交易。汇款手续费和中间行费用是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资金周转时间也长。
这么做的好处呢?第一,交易佣金通常非常低,甚至免费。第二,你可以自主选择更优的换汇渠道,比如用Wise(以前叫TransferWise)这类专门做国际汇款的平台,汇率和手续费往往比银行或券商强制兑换划算得多。第三,你能直接参与日本市场的新股认购(IPO)和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比如日本国内的ETF)。但缺点也很明显:开户繁琐、资金进出麻烦、可能需要一点点日语基础(虽然很多券商有英文界面,但通知邮件或某些文件可能还是日文)、还要单独报税。除非你是资深玩家或者资金量真不小,否则这个选项的便利性确实差不少。
对于觉得选个股太费神的朋友,投资在日本上市的ETF也是个聪明选择。最主流的是跟踪日经225指数(Nikkei 225)或东证指数(TOPIX)的ETF。好消息是,这类ETF很多都有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ADR形式,直接用美元交易,像EWJ(iShares MSCI Japan ETF)或者DXJ(WisdomTree Japan Hedged Equity Fund)。直接在美股账户里像买普通股票一样搜索“EWJ”买入即可,结算、分红全是美元,省去了所有外汇兑换的麻烦和额外费用,税务处理也简单。EWJ跟踪覆盖范围更广的大盘指数,DXJ则比较特别,它内置了汇率对冲,试图帮你抵消日元贬值对美元回报的影响(当然,日元升值时也享受不到额外好处)。
这种方式极其省心,流动性好,费用低廉(管理费通常零点几个百分点),特别适合作为配置日本市场的核心仓位。缺点就是你失去了选股的乐趣和潜在的超额收益,收益完全跟着指数走。我的建议是,可以用ETF打底,再搭配少量自己深入研究看好的个股。
投资日股,税务是无法回避的“功课”。日本会对股息征收约20.42%的预扣税(源泉徴収税)。幸运的是,美日之间有税收协定,作为美国税务居民,这部分预扣税最终可以抵扣你的美国联邦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你的券商(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通常会在发放股息时自动扣掉这部分日本预扣税。年底你会收到券商的税务文件(比如1099-DIV或日本的特定文件),上面会清楚列明被扣了多少日本税。在美国报税时,把这部分填入Foreign Tax Credit,就能用来抵减你欠美国的税了。听起来复杂,实际操作中,报税软件或者会计师都能帮你处理。关键是要保存好所有税务文件。另外,资本利得(就是卖出股票赚的差价)目前日本是不征收的,只在美国按你的资本利得税率缴税。
最后,泼点冷水清醒一下。日股不是提款机,风险实实在在存在。最大的变数就是日元汇率。日元跌了,即使你买的股票本身日元计价涨了,换成美元可能还是亏。你得想清楚自己投资日股的逻辑:是纯粹看好公司本身发展,愿意承受汇率波动?还是同时也想押注日元未来会走强?这直接影响你的策略。另外,日本企业的行事风格、信息披露节奏、公司治理文化,和美国公司很不一样。有些老派企业决策慢,股东回报意识相对弱(虽然这几年改善很多)。市场的流动性对部分中小型股来说,也不如美股那么充沛,买卖差价可能大点。所以,别All-in,做好研究,控制好仓位,把它作为全球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会更稳妥。
说到底,投资日股的门槛没有想象中高。对于大多数美国投资者,从你熟悉的美股券商账户直接买带“.T”后缀的日本股票,或者买EWJ这类ETF,是最便捷、成本也相对可控的起点。先小金额试试水,感受一下流程和市场波动,再慢慢深入也不迟。金融市场很大,多开一扇窗,看到的风景和机会也会不一样。窗外樱花纷飞,或许你的投资组合里,也可以飘进几片不一样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