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满65岁那会儿,信箱突然塞满了各种紅藍卡广告,花花绿绿的宣传单看得我头晕眼花。邻居老杰克叼着烟斗笑话我:\这话让我惊觉,原来这张小卡片藏着大学问。
紅藍卡像棵分叉的老橡树:Part A管你住院开刀,Part B管门诊拿药,这两根主枝由联邦政府撑着。但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枝桠——Part C像棵嫁接树,把政府福利打包给私营保险公司重新调味,常附送牙科视力;Part D则是专治药罐子的解忧散,不同药房定价能差出度假钱。去年做膝关节置换时我才切身体会,选对组合比手术本身还关键。
省钱的门道藏在时间缝里。错过初始注册期?每月保费永久涨10%,我表姐就因拖了十个月,现在每年多掏四百刀。更别说Part D的空窗期罚款,药剂师老周上周还念叨,有个老太太因断保三个月,余生买降压药都得额外付赎金似的罚金。
智慧医疗从预防开始。每年那趟免费体检我雷打不动,去年查出的早期糖尿病靠营养课就控住了。妇科抹片、肠镜筛查这些项目,红蓝卡像慈祥老会计全给报销。记得带上那本《预防服务指南》找家庭医生勾选套餐,比餐厅点菜还自在。
比价是场寻宝游戏。每年十月开放季,我都把药瓶排兵布阵在餐桌上,用官网处方药比价工具扫描条形码。去年发现常吃的降脂药在五英里外的连锁药房竟便宜三分之一,省下的钱够带孙子去迪士尼喂鸽子。更惊喜的是某些Part C计划,送健身房会员不说,连买菜打车都有补贴——这羊毛薅得理直气壮。
最深的领悟是别当甩手掌柜。老友麦克总抱怨计划难懂,结果他用的Part C网络内没有常去的肿瘤医院,化疗每次多付两千。现在我养成九月翻看《年度变更通知》的习惯,像研究菜谱般琢磨条款变动。健康储蓄账户更是妙棋,税前存的钱既能付免赔额,又能投资滚雪球。
握着这张褪色的紅藍卡,我常想起母亲的话:\它或许没有镶金边,但用好这些隐藏齿轮,晚年生活就能转得从容不迫。毕竟省下的每分钱,都是留给看夕阳的咖啡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