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次在温哥华边境堵了三个多小时,看着隔壁车道持护照卡的人刷刷过关,而我捏着护照本在车里啃能量棒的经历吗?这就是促使我认真研究护照卡的起点。这张藏在钱包夹层里的蓝色小卡片,远不止是护照本的\嘿,十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直到频繁开车往返美加墨,才明白这玩意儿对陆地与海洋旅行者的意义。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替代护照本用于陆路边境和海港入境——塞进钱包,过境时像刷信用卡一样\嘀\一下,省去了翻找护照的狼狈。
谁能申请?其实门槛和护照本几乎一致。如果你是首次申请美国护照,填DS-11表格时直接在\护照卡\选项打钩就行,多付30美元工本费。已有护照本的老手更简单,填份DS-82表格申请换发,同时勾选加办护照卡。注意两个细节:护照卡必须和护照本绑定同一有效期;未成年人申请必须父母双方到场,这点和护照本规则完全同步。
真正让我离不开它的,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便利。去年冬天开车去魁北克,暴雪中过海关时摇下车窗的瞬间,寒风灌进领口的刺骨感记忆犹新。当我把护照卡递出窗口不到十秒就放行时,后视镜里看到后排用护照本的游客还在解安全带翻包。更别说邮轮旅行——去年坐阿拉斯加航线,上下船刷卡的速度比同舱房拿护照本的旅伴快了至少二十分钟,这些碎片时间累积起来足够在甲板多喝两杯热可可了。
不过得划重点:护照卡不是万能通行证。跨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航班?别指望用它登机。它覆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百慕大和加勒比部分岛屿的陆海入境点。我的习惯是长途机票夹护照本,日常钱包塞护照卡——就像带瑞士军刀时总得多备把专业钳子,分工明确才不误事。
成本账也得算明白。单独申办新卡55美元,搭配护照本更新则是30美元附加费。五年有效期看似比护照本短,但如果你常去坎昆度假或温哥华度周末,省下的时间成本远超这点钱。去年在蒂华纳边境看到有人举着过期护照卡和海关人员比划,切记它的有效期印在正面右下角,设个手机提醒比罚款划算多了。
说到底,护照卡是种精准服务特定人群的工具。像我这样每月开车去加拿大采购的华盛顿州居民,或是佛罗里达坐游轮成瘾的退休夫妇,它就是缝在钱包里的快速通道。但如果你主要飞国际长途,它可能只是抽屉里的纪念品。关键是想清楚自己的跨境模式——毕竟最贵的不是那几十美元工本费,而是站在寒风里看别人通关时,心里飘过的那句\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