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仁川机场,舷窗外是熟悉的灯火通明。打开手机,习惯性地想去租移动Wi-Fi柜台排队,忽然想起这次包里躺着几张小小的二维码——那是出发前就弄好的韩国eSIM。没有实体卡槽的现代手机,原来可以这么自由。在首尔街头举着手机导航找那家藏在巷子里的酱蟹店时,网速快得让我差点错过转弯的路口,心里忍不住感慨:这玩意儿,真该早点用上。
韩国网络覆盖好得惊人,地铁隧道里刷高清视频都不卡。但游客买本地卡,传统路子就那几条:机场柜台贵得肉疼,市区便利店选择少语言不通,网上买的实体卡还得找地方取。eSIM直接绕开了这些麻烦。出发前,躺在自家沙发上,花几分钟在几个App里比价、下单,邮箱瞬间收到二维码。落地韩国,手机设置里点两下,网络秒连,丝滑得像没出过国。
市面上做韩国eSIM的牌子不少,挑花眼?我这次实测了三家主流服务商,核心就三点:网速稳不稳、价格坑不坑、客服管不管用。先说网速,韩国本土三大运营商SKT、KT、LG U+的基站都支持,理论上差不多。但虚拟服务商租用谁的带宽、给游客分配多少优先级,差别就出来了。在明洞、弘大人挤人的地方,某家主打便宜的,下午网速会明显变慢,刷个Ins图片半天加载不出;而另一家稍贵点的,全程稳定跑在4G+甚至5G(如果手机支持),看油管1080p无压力。
价格水很深。别只看“7天无限流量”这种诱人标题。仔细扒条款:所谓“无限”,很多超过一定量(比如3GB/天)就限速到128Kbps,基本等于断网。更实在的是明确标注高速流量包的产品,比如“10GB/7天”。这次用的一个本地小众品牌“Woori Mobile”,7天10GB高速流量,用完可续购,才7美元,用的是LG U+网络,实测速度够快。另一个国际大牌“Airalo”的同规格套餐要12美元,优势是App体验确实更友好些。仁川机场T1某柜台卖的实体SIM,同规格敢叫价25美元!
激活是另一个坎。大部分eSIM激活傻瓜式操作:扫二维码 -蜂窝网络里添加 -启用。但韩国有点特殊。为防电信诈骗,韩国法律规定所有手机入网必须实名登记。买eSIM时,会让你在购买页面提前上传护照照片(正反面)进行绑定。这一步千万别省!否则落地扫码激活时会弹窗提示登记失败,连不上网。我亲眼见隔壁座位的英国小哥抓狂,半夜发邮件等客服救急。另外,iPhone用户注意:务必在出发前,在“设置-蜂窝网络-添加eSIM”里,把“允许蜂窝数据切换”打开。安卓机各品牌设置路径不同,提前查好,避免在机场手忙脚乱。
选多大流量?看你怎么用。纯导航、发微信、刷社交媒体(非视频),一天500MB足够。喜欢传原图、刷短视频、甚至开热点分享,建议按1GB/天准备。我这次7天行程,买了10GB套餐,最后用了8GB多(疯狂传美食视频的后果)。很多服务商提供灵活套餐,不够随时App里加购,比一次性买大流量更划算。如果多人同行,买个流量大的套餐开热点共享也行,但注意手机电量消耗会加快。
几个血泪提醒:第一,确认手机支持eSIM!别想当然。第二,购买后邮箱收到的二维码,截图保存!网络环境不好时,邮箱App打不开就尴尬了。第三,韩国有些较老型号的共享充电宝(尤其是景区小店的),扫码租借时需要联网验证,网速慢会卡很久,备点现金或信用卡应急。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出发前在国内先装好eSIM、完成初步设置(虽然还没信号),等飞机一落地,关掉“飞行模式”,网络秒连的感觉,真的能治愈旅行焦虑。
仁川机场到市区的AREX快线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汉江夜景,手机里正和家人视频通话,画面清晰流畅。想起以前举着移动Wi-Fi蛋找充电口的狼狈,手里这张无形的eSIM,让探索这个数字王国变得前所未有的轻盈。下次再来,或许连二维码都不用扫了。
:
太及时了!下个月带娃去首尔,正纠结买哪种卡。请问10岁孩子的手机(支持eSIM)也能用吗?需要单独上传他的护照吗?
博主提到的那家Woori Mobile,在梨泰院地下酒吧那种地方信号怎么样?上次去用某家国际漫游卡,进去直接失联
血泪教训+1!上次没提前开“蜂窝数据切换”,在济州岛机场折腾半小时,客服电话还打不通,差点误了去牛岛的船。
求问安卓党!三星S23在韩国能连上5G吗?看到有人说频段不兼容,只能跑4G?
看完立刻去比价,发现Klook上有个本地旅行社卖的KT网络eSIM,8天20GB才9刀,比博主推荐的还便宜?这敢买吗?
深度好文!补充一点:有些廉价套餐限制Tethering(热点共享),买之前一定看清条款。上次贪便宜买的卡,结果没法给iPad开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