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超市收银台前,看着屏幕上跳出的数字,心里盘算着这个月又得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大概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钱包瘪下去的速度总比鼓起来快得多,尤其在物价蹭蹭涨的时候。几年前我也这样,直到偶然翻到一张压箱底的美国银行信用卡广告单,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不少真金白银的省钱机会。后来花时间琢磨,才发现用好信用卡奖励,真能像在夹缝里抠出点碎金子,积少成多。
选卡这事,不能光看广告上画的大饼。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BoA)的信用卡体系有点门道,它的Cash Rewards卡算是当家花旦,特别是那个让你自己选3%返现类别的设计,挺灵活。加油、网购、餐饮、旅行、药店或者家居建材店,六选一。我一开始图省事选了加油,后来发现家里那台老伙计喝油不多,反倒是网上买东西成了大头,果断换成网购3%,每月账单上返现的数字明显好看些。关键它没有年费,门槛不高,对刚入门或者信用记录还在建设中的朋友很友好。记住,选类别不是一锤子买卖,每个月都能根据你实际花销改,这就得自己多留心。
如果手头在BoA有点存款或投资,达到了Preferred Rewards会员资格(金、白金、铂金等级),那返现比例还能往上蹿一蹿,最高能额外多75%。比如你是铂金会员,原来3%的返现类别直接飙升到5.25%,这差距就大了。我有个朋友,把他家的存款和退休账户都搬到了BoA Merrill Edge,凑够了铂金等级,现在他超市购物用BoA定制的Cash Rewards卡(选超市为3%类别),叠加会员加成,稳稳拿5.25%返现,一年下来省的钱够带家人好好玩一趟。这招适合在BoA有资产沉淀的人,算是把资产价值用活了。
喜欢满世界跑或者计划出游的,Travel Rewards卡可能更合胃口。所有消费1.5倍积分,无境外交易费,积分可以直接按1分=1美分抵扣旅行开支,机票、酒店、租车、甚至旅行团费都行,操作简单粗暴。我去年去西海岸,来回机票就是用攒的积分抵扣掉大半,感觉像白捡了张票。这卡同样没年费,对偶尔出行的人压力不大。但如果你是空中飞人,可能就得琢磨更专业的旅行卡了,BoA这张属于经济适用型。
申请环节藏着不少坑。BoA对信用分数的要求算中等偏上,FICO分数通常得在700以上比较稳当。别被“预批准(Pre-Qualified)”忽悠了,那只是广告,不是保证批卡。真想提高成功率,最好先查查自己的信用报告,看看有没有硬伤。填申请表时,收入和住房成本别乱写,银行后台有办法交叉验证。提交完也别干等,有时银行会打电话来核实信息,漏接了可能就黄了。我第一次申请时就因为漏接了一个确认电话,结果被拒,白白浪费了一次Hard Pull(信用查询)。
卡拿到手只是开始,用起来才是省钱的关键。设置自动还款是保命符,一旦忘了还,高额利息和滞纳金分分钟把返现那点甜头吞掉。每月账单日盯着点,尽量全额还清,别让银行赚走利息。BoA的返现是季度结算的,别指望花完立刻到账,得有点耐心。还有,别为了那点返现去硬凑消费,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那叫本末倒置。真正的高手是用信用卡支付本来就要花的钱,顺便薅点羊毛。
信用卡不是洪水猛兽,用好了就是口袋里的省钱工具。美国银行这几张卡,特别是结合了Preferred Rewards会员体系后,在无年费卡里竞争力很强。但说到底,核心还是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把卡当作规划支出的助手,而不是透支未来的借口。一点点研究,一步步实践,省下的钱,终归能让你在收银台前,腰杆挺直那么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