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老同学深夜给我发消息,语气挺急的,说家里老人突然住院,手头周转不过来,问我有没有熟悉的、靠谱点的借钱门路。说实话,那一瞬间我挺感慨的,谁都有个急用钱的时候,但找错地方,搞不好就是雪上加霜。这些年,自己踩过坑,也帮别人参谋过,对“借钱”这事儿,真是有点心得,不敢说专家,但起码知道哪些雷不能踩。
现在打开手机,各种借贷广告铺天盖地,“秒到账”、“低利息”、“无抵押”的字眼特别抓人眼球。但冷静下来想想,天上真能掉馅饼吗?越是承诺得天花乱坠的,越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我见过不少朋友,被超低的“日利率”迷惑,结果一算年化,高得吓人,利滚利下来,几千块的借款最后滚成了几万,生生把自己套牢了。还有那种打着“砍头息”幌子的,借一万,先扣两千当手续费,实际到手八千,利息却按一万算,这坑太深。
那到底什么样的借钱平台能让人稍微安心点?我觉得核心就三点:底子干净、规矩透明、吃相别太难看。
底子干净是根本。 别信那些野路子的APP或者小广告。首选是那些银行系或者持有正规金融牌照的平台。银行自营的线上信贷产品,比如工行的融e借、建行的快贷、招行的闪电贷等等,虽然审批可能相对严格点,要看征信,但胜在安全可靠,利率绝对是在国家规定的红线之内,不会乱来。再就是像蚂蚁集团的借呗、腾讯的微粒贷(现在叫微信里的“微粒贷借钱”)、京东金条这些,背后都是持牌的大机构,规模大、监管严,流程相对规范,出了问题也有地方说理去。查平台背景不难,去银保监会或者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官网查查它的运营主体有没有放贷资质,心里就有底了。
规矩透明是信任的基础。 靠谱的平台,会把借款的所有成本清清楚楚地摊在你面前。重点看年化利率(APR)!别被“日息万三”、“月息X分”这种模糊说法忽悠了。国家有规定,所有放贷机构都必须明示年化利率。这个数字,就是你借钱一年的真实成本。靠谱的平台会在你申请前、合同里都醒目地展示这个数字。所有费用,比如有没有服务费、管理费、提前还款有没有违约金,都会白纸黑字写清楚,没有隐藏条款。签合同前,一个字一个字看清楚,特别是用小字标注的地方,别嫌麻烦。
吃相别太难看,说的是催收方式。 谁都不想逾期,但万一真遇到困难还不上,靠谱的平台会有相对规范的催收流程,会先联系你本人沟通还款计划,而不是一上来就爆通讯录、P图群发、威胁恐吓你家人朋友。虽然催收电话肯定少不了,但那种下三滥的手段,正规平台一般不屑于用,也不敢用,因为监管盯得紧。看看网上的用户评价,尤其是关于逾期后催收的反馈,能看出点门道。
基于这三点,我平时如果真需要周转(当然尽量能不借就不借),会优先考虑这几个方向:
几点提醒是掏心窝子的:
说到底,借钱不是目的,是应急的手段。安全可靠这四个字,背后是责任和风险控制。在伸手借钱之前,多问自己几遍:真的非借不可吗?能承受得起吗?平台靠得住吗?把功课做足,把条款看清,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和信用,比什么都重要。希望我的这点经验,能帮你在需要时,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找到相对稳妥的渡河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