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住了快十年,搬了四次家,从南湾小studio换到东湾townhouse,最后咬牙买下圣何塞的condo。每次打包搬家都像蜕层皮,纸箱堆满客厅那几天,连猫都躲在床底不肯出来。去年跨州搬去西雅图那次最狼狈,凌晨两点还在101公路边加油站清点被震松的箱子。现在跟本地搬场师傅混熟了,才摸透这套高效搬迁的门道。
提前六周就要启动搬家程序。我在手机里建了个「搬家作战」文件夹:第一个子文件夹是断舍离清单,把两年没碰过的东西拍成照片挂到OfferUp,华人微信群发九宫格特别管用——那台九阳豆浆机半小时就被森尼韦尔的新宝妈预定了。第二个文件夹存着搬家评价文档,重点看Yelp上那些带图的差评细节,比如有家公司被投诉用普通货车运大提琴导致琴颈开裂。最后那个标红的文件夹装着所有报价单,特别要注意字体最小的附加条款,去年差点被收$200的\楼梯系数费\,就因为没注意合同里写着\三层以上每级台阶加$1.5\。
打包才是真功夫。在苗必达的Daiso扫荡了五十个不同尺寸的箱子,日式纸箱的瓦楞比Home Depot的厚三成。厨房碗碟要用寿司店讨来的厚餐巾纸隔离,比泡泡膜省空间。最得意的是衣帽间解决方案:把西装大衣连衣架塞进1.5米高的挂衣箱,到新家直接推进衣柜,省下三小时熨烫时间。所有箱子侧面用彩色胶带编码,绿色是卧室优先拆箱,红色是厨房急救箱,那箱贴着荧光粉胶带的装着猫砂盆和猫薄荷,主子落地就能用。
搬家当天现场就像指挥交响乐。七点师傅开着26尺卡车准时出现,带液压尾板的比斜坡板贵$80但值回票价。我提前把动线图发在搬家群:主卧走阳台侧门避开水晶吊灯,红木八仙桌要拆腿用毛毯包裹。最关键的冰箱搬运要在合同里写明\保持直立运输\,去年邻居家的三星冰箱斜放导致冷媒泄露,维修费够再搬两次家。全程抱着保温箱发冰镇饮料,给师傅塞的$50小费比合同里$20/人的标准多些,结果他们主动帮我把健身器材搬进了地下室。
新家开箱有套心机流程。第一晚必须能洗澡睡觉,所以优先拆编号001的箱子:床单被罩装在真空袋里压成平板,电动螺丝刀五分钟组装好宜家床架。002号箱是电饭煲和速食面,接上提前租好的便携发电机就能开火。第三天才慢慢收拾书房,把旧金山公寓带来的金门大桥油画挂在正对窗的位置,瞬间有了家的气味。两周后在地下室发现漏拆的箱子也不慌,那通常是圣诞装饰或滑雪装备——湾区生活必备的鸡肋物件。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