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02:05
评论(3)
1906年4月18日清晨,美国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沉睡的旧金山城,在剧烈的摇晃中惊醒。
这场大地震的震感持续了45-60秒,从俄勒冈州南部到洛杉矶南部的广大地区,都有明显震感。据估计,地震震级大约在里氏7.8级。地震引发了旧金山全城的大火,火势持续三天三夜,灾难之中,旧金山超过3000人丧生、22万多人失去家园、财产损失超过4亿多美元。旧金山大地震是二十世纪美国本土最大的城市自然灾害。犹如坦博拉火山爆发引起的连锁反应一样,旧金山大地震带来的影响也很重大。灾难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更引发了旧金山美国社会部分人士对华人的排斥。那么,灾害引发的社会矛盾,到底因何而来呢?
首先,美国旧金山当局放任华人财产被抢。
灾难之中,大量华人去灾民营地暂住,没能在大火过后第一时间回到唐人街的住处,旧金山的国民警卫队和附近的美国居民就趁机抢夺华人财物。清朝驻旧金山总领事钟宝僖见状,就向加州州长乔治·帕迪正式抗议,但抗议反被忽视。此后,经华人领袖不断抗议,国民警卫队的格里利少将等人才从唐人街撤退,但他们已将华人的财物洗劫一空,也因此怨恨华人。
其次,美国社会对华人存在的长期歧视和排挤。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曾和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随后,美国利用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实现这项条款的利益均沾,大量华工被掠到美国从事开矿和基建。由于大部分华工都是被迫漂泊海外,所以一直受到美国社会的歧视和排挤。灾难过后,华人难民营的白人业主代表查尔斯·惠勒,就向军队当局抗议在白人的家园附近建立华人住所。自然灾害加之部分美国人士的排华行径,给旧金山华人带来双重伤害。那么,当时遭受遭难的旧金山华人,他们遭受的切身伤痛,到底还有哪些呢?
一是逃难的狼狈。
灾难发生时,华人灾民往往以家庭、邻居和朋友为单位,一起逃离唐人街。亲历旧金山地震的金利兰回忆逃难之旅时说,大火发生的当天,我的家庭、雇员和住在楼房里的邻居,是组成一个小群体离开住所的,逃难的当晚,他们住在了唐人街附近的一个公园。当时的权威报纸《奥克兰论坛报》报道说,19日清晨的唐人街杜邦大道一片火海,整个街区都被遗弃了。
二是精神的困境。
评论区看后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