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时前
评论(10)
回头看自己的职业路径,跨度确实有点大。从国内的专利审查员、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一路走到澳洲,原本以为自己会继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结果却走上了税法律师的道路。
刚到澳洲时,我的第一反应是:IP是我的强项,应该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工作。毕竟,在国内我有十多年的专利审查经验,之后又做了专利代理人和律师,无论是专利授权、无效,还是侵权分析,这些东西早就烂熟于心。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先后在澳洲最大的IP所之一以及一家国际律所的IP团队工作。虽然换了个国家,但我很快发现,专利的核心规则几乎是全球通用的。无论是授权标准、无效标准,还是侵权判定的基本逻辑,不管在中国、澳洲,还是其他国家,都大同小异。所以,我几乎可以无缝衔接,直接上手。
有一次,团队在处理一个药品专利侵权案件,客户希望我们提供应对策略。按照正常思路,大家都去找澳洲联邦法院的相关判例,但我直接去查阅了中国的同族专利,结果发现这个专利早已在中国被无效!
于是,我迅速整理了无效证据,并提交给合伙人。合伙人看到后非常兴奋,觉得这个信息对案件非常关键,直接将这个策略提供给客户。最终,我们成功拿下了这个客户。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确认:专利的核心逻辑在全球范围内是共通的,跨国经验有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前段时间,我帮朋友处理了一个澳洲专利申请的棘手问题。他的专利两次收到审查员的负面意见,甚至被认为不符合授权客体,还存在严重的创造性问题,几乎没有授权的可能性。朋友一度想放弃,但我仔细分析了审查意见,并提供了一套新的答复策略。结果,这个本来看似“没希望”的专利,最终竟然顺利授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