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5 16:30:50
评论(0)
最近在尔湾帮朋友盯房子过户,站在尘土飞扬的新建社区里,耳边全是挖土机的轰鸣声。房产经纪递给我一杯冰美式,苦笑着说:“现在敢下手的都是真勇士。” 这话听着刺耳,但翻翻最新的加州房地产经纪人协会(CAR)数据,六月份中位价又悄悄爬到了83.9万美元,比去年还高了0.3%。银行里的朋友私下透露,他们内部预测年底前不太可能看到利率跌破6.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在萨克拉门托郊外看中一套60万的小独栋,月供比三年前几乎翻了个跟头。
上周末在圣何塞参加了个小型地产投资人聚会,氛围挺有意思。几个老手窝在后院烧烤架旁,油脂滴在炭火上滋滋作响,聊的全是“扛利率”的土法子。老王在弗雷斯诺收了套法拍屋,硬是咬牙把租客的押金提到三个月,就为对冲空置风险;丽莎更绝,她在河滨县买了个破旧的四单元公寓,自己带着装修队干了两个月,硬把租金现金流拉正了。听着像野路子?但这就是当下加州的生存逻辑——资本增值的黄金期褪色了,现金流成了续命丹。
说到区域选择,现在开车穿越加州就像切换电视频道。硅谷核心区帕洛阿尔托的豪宅还在阴跌,那边厢斯托克顿的入门级独栋却抢得头破血流。我上个月在安大略市(Ontario)亲眼见到十组人举着支票本围着一栋标价52万的房子竞价,最后成交价比挂牌价高出8%。这种魔幻场景背后是刚需的无奈迁徙——当程序员都开始嫌山景城太贵,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就成了泄洪口。不过要警惕那些贴着“新兴热点”标签的远郊地块,有些开发商画的学区地铁大饼,等配套真落地可能头发都等白了。
现在掏钱买房的人大概分三种:一种是拿着全现金等捡漏的华尔街秃鹫基金,他们在奥克兰专盯不良资产;第二种是拿着爸妈香港账户转账的留学生,专攻尔湾带泳池的新房;最苦的是第三种——本地中产双职工,得把特斯拉卖了才能凑够圣贝纳迪诺县的首付。如果你是最后这类,听句劝:赶紧找贷款经纪人做预批,现在抢房合同里没带着Funding Proof(资金证明)连谈判桌都上不去。上周我认识的一对护士夫妇在丰塔纳(Fontana)丢了五次offer,就因为每次都卡在贷款补充材料环节。
说到贷款策略,现在流行玩“双线操作”。我经纪人手上有三组客人都在用7/1 ARM(七年期可调利率贷款),虽然听着吓人,但算过账就明白——前七年利率能比30年固定低整整1.2个百分点,每月省下八百多刀。这些钱他们转手就丢进房屋维修基金,等七年后要么 refinance(再融资),要么直接卖房套现。当然这招心脏不好别玩,适合那些计划明确、五年内可能换工作搬家的年轻人。
最后聊点扎心的税。今年开始,加州的房产税游戏规则悄悄变了。Prop 19法案实施后,子女继承父母房产要想保住低税基,必须搬进去住满两年,而且增值超过百万的部分还得补税。我会计师上个月刚处理了个案子:客户继承旧金山老宅时估值180万,现在市价420万,补税单看得他手抖。所以现在聪明人都在玩“1031交换”,比如把洛杉矶小公寓卖掉,滚进河滨县两栋联排别墅,税款延期的同时现金流还翻倍。不过这套操作得像绣花,一不留神就被IRS盯上。
站在七月的艳阳下,看着验房师在屋顶上爬来爬去,突然觉得在加州买房就像冲浪——得精准判断哪个浪头能托起你,而不是拍死你。利率高企的当下,或许最实在的建议反而是:把首付款先丢进CD(定期存单)吃5%利息,边攒信用积分边盯紧尔湾那些挂牌超45天的房源。上周刚有套房子因为卖家离婚急售,最终成交价比周边低了12%。机会永远有,但只留给绷得住神经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