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16:27
评论(0)
最近帮表弟改简历,突然意识到又到了加州招聘季的黄金期。上周末在圣何塞的Philz Coffee等朋友时,邻桌两个科技小哥的对话飘进耳朵:"面了五轮最后考我手写红黑树,这年头连FAANG都开始卷算法了..."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帮学妹内推迪士尼实习时,HR私下吐槽:"收到三百份简历,一半人的作品集连Snowflake都不会用就敢投动画岗。" 加州的就业市场啊,永远像101公路——看着畅通,开进去才知道要拼变道技术。
说到热门赛道,科技行业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不过别光盯着码农岗位,上周和Palo Alto某创投基金合伙人喝咖啡时听说,现在最抢手的是能横跨技术和业务的"双语人才"。比如SaaS公司的客户成功经理,既要懂SQL拉数据又要会安抚暴躁客户;自动驾驶公司的产品经理得同时和工程师聊点云融合、跟政府谈合规框架。我邻居家女儿就是例子:伯克利CS毕业没去写代码,反而靠流利的西班牙语和Python技能,在旧金山拿了份拉美市场拓展的offer,起薪比同级程序员还高15%。
娱乐产业这边更有意思。Netflix新开的尔湾动画工作室招分镜师,职位要求写着"熟悉日本赛璐璐和迪士尼弹性动画原理"——这种缝合怪需求也就加州想得出来。更别说洛杉矶的游戏公司,现在建模师都得会点VR摄影测量技术。去年万圣节派对认识个做特效化妆的姑娘,硬是靠着Blender雕刻技能跳槽到工业光魔做数字角色,她说剧组里传统手艺人都在恶补ZBrush。
医疗健康领域简直遍地黄金。朋友在圣地亚哥的基因测序公司,说他们急缺能操作CRISPR设备的实验员,但更缺懂HIPAA法规的数据架构师。有次在UCSF医学院电梯里,听见两个医生抱怨电子病历系统:"这玩意儿比做肿瘤切除还费神",难怪Epic这类医疗IT公司在萨克拉门托狂招临床流程优化师,时薪开到120刀还招不到人。
写简历这事我吃过血泪教训。早年我的简历堆满"负责XX项目"这种废话,直到被亚马逊的招聘官当面怼:"你写的每个词都得让HR在30秒内闻到硝烟味。" 现在帮人改简历必做三件事:用STAR公式把"优化服务器"改成"通过容器化部署将AWS成本砍掉37%";把技能栏的"熟悉Python"替换成"用Pandas处理过200GB医疗数据集";最后加个"趣味项"——朋友靠简历末尾的"能盲解三阶魔方"话题,硬是和面试官聊了半小时团队协作哲学。
面试准备更像在排兵布阵。硅谷公司的白板考早就进化了:去年陪朋友面Google,考题居然是设计流浪汉收容所的智能派位系统——既要写贪心算法又要考虑心理健康资源分配。面娱乐公司更绝,华纳兄弟的群面让我在剧本会上演个反对AI编剧的暴躁老编剧,考察临场应变。最狠的是医疗初创公司,直接甩来真实患者数据让现场做伦理决策,面完整套像跑完马拉松。
人脉杠杆这点华裔圈玩得最溜。但别只会混华人协会饭局,关键在"弱连接开发"。我上份工作就是通过瑜伽课认识的房产经纪介绍的——她客户的公司刚好缺懂中国市场的BD。现在每月必去两次专业社交:带十张定制名片(背面印个人技能雷达图),准备三个行业洞察话题(最近爱聊加州新出的零工经济法案),最后锁定两个深度交流对象。记住咖啡要对方买单,下次才有理由回请。
薪酬谈判简直是门行为艺术。见过太多人栽在"期待薪资"栏填具体数字。现在教人统一写"基于岗位范围和总包价值协商",等对方出牌后再出手。去年帮学弟谈offer时玩过狠招:拿到Meta报价后故意"误发"给Apple的HR,结果第二天基础薪资立刻涨了2万刀。福利细节更要死磕:朋友最近入职旧金山公司,硬是把通勤补贴换成每月两天远程办公,省下四小时堵车时间搞副业。
最后说个黑色幽默:在加州找工作最怕"完美适配"。见过印度小哥简历写着精通15种编程语言,面试连基础遍历都写岔。后来招聘经理跟我说:"这种六边形战士要么是骗子,要么下周就被挖走。" 倒是那个简历有段空窗期写"照顾重病家人期间自学量子计算"的姑娘,团队全票通过录用。真实的缝隙比虚假的完美更有力量——这话印在我咖啡杯上天天见。
(补充个冷门渠道:加州环保局官网的"绿色职位板"藏着年薪18万刀的气候数据分析岗,知道的人还不多。有路子的朋友已经开始考碳排放审计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