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16:24
评论(0)
上周邻居艾米丽敲开我家门,手里攥着咖啡杯,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我和马克订婚了,”她声音有点抖,“但我的会计建议我们签个...那个婚前协议。这感觉像在咒自己婚姻失败,你说呢?” 艾米丽在硅谷创业刚拿到A轮融资,马克在公立学校教书,两人背景差异不小。她这问题让我想起十年前自己站在律师办公室前,同样纠结的心情。在加州这种“共同财产州”,婚前协议真不是给感情上保险,而是给现实里打拼半辈子的自己留条后路。
加州的“共同财产法”像把双刃剑。听起来挺浪漫——婚后挣的每一分钱都一人一半。但现实往往骨感得硌牙。比如你婚前在旧金山咬牙供了十年才还清贷款的那套小公寓,婚后增值部分,离婚时很可能要被切走一半。更别说你祖父母留给你、藏在保险箱里的那几枚金币,或者你创办的小公司还没兑现的股权。加州家庭法第760条白纸黑字写着,除非有协议,否则婚后获得的一切基本都算“社区财产”。我见过朋友创业十年,离婚时差点把公司控制权拱手让给从未参与经营的前妻,就因为没签那份“扫兴”的文件。
说到底,婚前协议不是爱情的防腐剂,而是成年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它不承诺婚姻永恒,但承诺万一童话破灭时,双方能保留尊严离场。在加州灿烂阳光下,智慧的爱既需要敞开心扉的勇气,也需要保护底线的务实。签下一纸协议时,你们守护的不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更是当年那个赤手空拳来加州打拼、咬着牙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自己。这份清醒,或许才是对婚姻最郑重的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