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14:04
评论(0)
说到从温哥华飞香港,这几年真没少折腾这条线。探亲、出差、纯粹回去吃碗牛腩面解馋,各种理由都飞过。机票价格?那真是过山车一样,看着心累。不过摸爬滚打这么多次,确实攒下不少实战经验,知道怎么从牙缝里抠出点钱来。
先说啥时候买票最划算。我自己的血泪教训是,别死盯着暑假(6月中到8月底)和圣诞节前后那一个月。这时候的票价,贵得能让你怀疑人生,尤其是加航和国泰这种主流航空,经济舱飙到2000加币往上走是常态。真想省,要么就咬咬牙提前大半年(8个月左右)开始刷票,这时候航司刚开始放特价仓位,运气好能捡到宝。要么就玩点刺激的,提前3-6周赌航司清仓,但这种通常得做好日期灵活、甚至转机时间很长的心理准备。每年淡季,像1月中到3月(过完农历新年)、4月底5月初(避开复活节小高峰)、9月中到11月初(避开国庆),往往是价格洼地,一千三四加币甚至更低拿下直飞不是梦。
找票这事,光靠一家航司官网可不行,那是跟自己钱包过不去。Google Flights 绝对是我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同时扫几乎所有航司和OTA(在线旅行社)的价格,还能设置价格提醒,哪天突然降价了立马邮件砸过来,省心。设定好YVR到HKG,把日期范围放宽点,价格日历图一眼就能看出哪几天便宜。另外,Skyscanner 也得用上,它有时能扒拉出些小代理的票,价格可能更邪乎,但切记看清楚条款,特别是行李和改签规则。我吃过亏,贪便宜买了个“超值”票,结果行李额少得可怜,最后补的钱还不如当初买贵点的票。
直飞这块,加航 (Air Canada) 和 国泰航空 (Cathay Pacific) 是绝对主力。加航飞香港的航班不少,时间选择也多,如果你是Aeroplan会员,攒里程换票是个路子(虽然越来越难换)。国泰的服务和餐食确实更“港味”一些,长途飞行舒服点,它家也经常有促销活动,官网和邮件订阅盯紧点。菲律宾航空 有时会放出让人心跳的特价,但得在马尼拉转机,时间会拉长不少,适合时间多、预算极度紧张的朋友。
想省钱,转机是个绕不开的选项。台湾的长荣(EVA Air)、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日本的ANA、日航(JAL),甚至韩国的韩亚(Asiana)、大韩(Korean Air),都是常见的转机点。好处是价格通常比直飞低一截,运气好能省下几百刀,而且还能顺道在转机城市溜达半天(注意签证问题)。坏处嘛,就是总飞行时间蹭蹭往上涨,动辄20小时起跳,转机等待时间也可能很长,对腰和耐心是双重考验。凌晨起飞的“红眼航班”往往最便宜,落地香港也是半夜或清晨,得想好怎么去市区。
买票时千万别手快直接付款!清除浏览器Cookies或用隐身模式再查价,老生常谈了,但有时候真管用,网站看你反复搜可能悄悄抬价。电脑、手机、甚至换台设备都查查,价格可能有微妙差异。付款前,务必!务必!再核对一遍所有信息:姓名(必须和护照一模一样!)、日期、时间、机场代码(YVR是温哥华国际机场,别搞错)、行李额度(通常经济舱托运1件23kg,但不同票种、不同航司差异很大)、退改签政策(特价票很多是不能退或者改签费巨贵的)。我朋友就试过买成温哥华华盛顿州(KVA)到香港的票,那叫一个酸爽。
最后几个零碎但实用的点:加入航司的常旅客计划,飞一次攒一次里程,积少成多,蚊子腿也是肉。考虑“开口程” (Multi-city),比如温哥华飞香港,然后从深圳/广州/甚至曼谷飞回温哥华,有时组合下来比买往返还便宜,还能多玩一个地方。用对信用卡也很关键,不少旅行信用卡付机票有高额返点,或者附赠旅行保险,能省下额外买保险的钱。疫情后变化快,出发前务必再确认香港的入境要求,虽然现在基本恢复正常,但提前查好总没错。
说实话,找特价票是个耐心活,眼疾手快加一点运气。别指望一次就刷到最低价,设定个心理价位,差不多就果断下手。省下的钱,到香港多吃几顿茶餐厅、买盒珍妮曲奇不香吗?祝大家都能买到心水的好价票,顺顺利利返香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