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14:04
评论(0 )
老张我住在西雅图,但温哥华机场 (YVR) 离得近,飞深圳这趟线,这几年没少折腾。说实话,这条线想省钱,真得花点心思琢磨,不是随便点开个网站就能捡到宝的。那些动不动就$2000+的直飞票,看着肉疼。今天掏心窝子聊聊我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怎么用更合理的价钱,搞定温哥华飞深圳的机票。
核心就一个字:早 + 变 。直飞确实爽,省时间不折腾,尤其是带老人孩子或者行李巨多的。加航有直飞深圳宝安 (SZX) 的航班,旺季(暑假、圣诞春节前后)价格能飙到$1800-$2500+ 往返经济舱,看着就肝颤。想碰运气?提前至少6个月盯死加航官网和官方App,偶尔会放点提前预订折扣,但别抱太大希望,直飞就是贵。我去年三月帮表弟抢到过一张十月份的非高峰直飞票,$1450往返,算是近几年见过最良心的了,秘诀就是死磕官网+超早预订。
想省下真金白银,转机是王道 。别一听转机就头大,选对了时间和路线,能省下大几百甚至上千美金,就当在转机机场吃几顿好的了。亚洲 的几个枢纽是重点:台北 (TPE - 中华航空/长荣航空)、首尔 (ICN - 大韩航空/韩亚航空)、东京 (NRT/HND - 全日空/日航)、香港 (HKG - 国泰) 。这几个地方中转效率相对高,航司服务也靠谱。重点来了:别只盯着加拿大航司! 这些亚洲航司官网的价格,经常比你在 Expedia 或者 Kayak 上看到的组合票便宜,而且行李直挂、中转保障更好。
我上个月刚用国泰官网刷到温哥华-香港-深圳的票,往返$1100出头。去程在香港停了不到三小时,回程停五小时,正好在机场的 Plaza Premium Lounge 洗个澡吃碗云吞面(龙腾卡或者PP卡用起来),比直飞省了快$800。大韩和长荣也经常有惊喜,尤其是飞首尔或台北中转,提前三四个月看,$900-$1300区间完全有可能。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是双刃剑 。想省钱?避开绝对高峰期 是铁律。圣诞节前一周到元旦后、春节前两周到元宵节、暑假(六月中到八月中),这些时候神仙也难救票价。尽量卡在淡季尾巴或肩季:四月中到五月中、九月中到十月中、十一月初(避开感恩节)。周二、周三出发通常比周末便宜一截。
工具要用对 。Google Flights 是我的主战场,把出发地设成 YVR,目的地 SZX,关键是打开日期灵活搜索(+/- 3天),选“2个月视图”或者直接看价格日历。一眼扫过去,整个月的低价日期一目了然。它还能直接筛选特定中转地(比如只看经台北的)。看到心仪价格,别冲动!一定去该航司的官网再查一遍 ,很多时候官网会员价、或者支付方式优惠(比如用Alipay可能有折扣)会更低,退改签政策也清晰。像 Skyscanner 和 Momondo 这类比价平台可以辅助扫一眼,但最终订票,我强烈建议回归航司官网,售后省心太多。
会员和联名信用卡别小看 。如果你常飞这条线,集中积累一个联盟(比如星空联盟的加航、国航、深航、新航;或者寰宇一家的国泰、日航)的里程。加航的 Aeroplan 积分换国泰、深航、国航的票有时性价比极高。很多北美信用卡开卡礼送的大额积分,换成里程够换一张单程了。比如 AmEx MR 转 Aeroplan,或者 Chase UR 转国泰亚洲万里通。我前年就用 Chase Sapphire Reserve 攒的积分换了张国泰的商务舱,税费才一百多美金,爽歪歪。
行李和细节是魔鬼 。北美航司(加航、美联航)和部分廉价中转方案(比如某些美联航+深航组合,或者经美国 转机的)往往只包一件托运行李!第二件要$100+。而像国泰、长荣、大韩、中华航空这些,经济舱普遍包两件23kg。下单前一定瞪大眼睛看清楚行李条款,否则省下的机票钱分分钟贴给行李费。经美国转机(比如飞旧金山SFO转)通常需要 ESTA 或签证,多一次入境审查,时间留足,麻烦也多。纯亚洲中转省心很多。
最后的小门道 :盯紧深圳本地旅行社(温哥华华人 论坛、微信群里有广告),他们有时能拿到航司的团体配额票,价格不错,但退改可能严格。学生党别忘了用 StudentUniverse 等学生票平台验证身份,可能有专属折扣。回深圳探亲的老人多,如果符合条件,有些航司有针对长者的细微折扣(官网仔细找或电话问)。
说到底,省钱没有一蹴而就,得多看、多比、手快。我习惯提前4-6个月开始观望,设定心理价位(比如$1200以下),看到符合的就果断官网下手。省下的钱,在深圳多请亲戚朋友吃几顿靓海鲜、喝几杯喜茶,它不香吗?记住,飞得聪明点,荷包才能暖和点。祝大家都能淘到心仪的好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