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14:51
评论(0 )
记得第一次听说比特币那会儿,我正蹲在布鲁克林公寓里刷Reddit,朋友突然发来一句"这玩意儿涨到900美元了!"当时只觉得是极客玩具,谁能想到十年后帮邻居大妈设置Coinbase账户成了周末日常。虚拟货币早不是暗网专属,但看着新闻里那些被黑客洗劫一空的倒霉蛋,我总想起老家便利店收银台贴的警示语:安全第一,现金过手要数三遍。
选交易所就像挑健身房,光看广告没用,得看谁家防盗门最结实。我试过七家平台,最后常驻Coinbase和Kraken。别被"零手续费"忽悠,小交易所省的钱可能还不够赔一次盗刷。查查他们有没有FINRA牌照,冷钱包储备比例多少——去年FTX崩盘那晚,我认识的老哥就因忽略这两点哭晕在法拉盛网吧。
注册时千万别学我犯傻,用生日当密码简直是举着"欢迎来盗"的霓虹灯。去年用1Password生成"horsebatterystaple"式乱码后,睡觉都踏实不少。验证环节最磨人,举着驾照自拍活像办假证的,但想到这是防别人冒领我辛苦挖矿的ETH,举半小时也认了。
入金那会儿我干过蠢事,直接信用卡买币被收了4%手续费,肉疼得少吃三顿龙虾卷。后来学乖了,先用ChaseQuickPay转美元到交易所,等两天到账再操作。提醒你避开高峰期转账,有次周五下午操作,资金愣是在数字虚空里漂了四天才着陆。
买币界面别被花花绿绿的K线吓住,新手从BTC/ETH开始最稳当。记得2017年跟风买狗币,涨到0.7美元没抛,现在钱包里还躺着价值两杯咖啡的纪念币。限价单是防手抖神器,设定好心理价位就不用整夜盯盘。上周帮表弟买币,设置7800美元接BTC,睡醒自动成交时他乐得打翻了我的冷萃咖啡。
提到钱包就想起布鲁克林搞区块链艺术的纹身师Dave,他总说"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虽然我大部分币还在Coinbase Vault里吃利息,但去年还是花89刀买了Ledger冷钱包。每次把币转进去都得核对三次地址,有次输错末尾字母,冷汗瞬间浸透T恤——幸亏区块链识别无效地址给弹回来了。
安全这事说再多都不为过。启用谷歌验证器后,有次在墨西哥连咖啡馆WiFi登录交易所,突然要求视频人脸验证。虽然骂骂咧咧找了半小时光线好的角落,但想到黑客此刻可能正捶键盘,瞬间舒坦了。另外切记别学我朋友把助记词存网盘,那老兄的比特币现在还在黑客钱包里度假呢。
现在每次路过时代广场的比特币ATM机,看着新手哆嗦着塞钞票的样子,总想递杯咖啡聊聊滑点风险。其实玩币和学冲浪差不多,开始都在浅水区扑腾,等摸清暗流再往深水去。上周教会隔壁退休教授用区块浏览器查交易,老头兴奋得拿自酿啤酒来谢我——看,连银发族都下水了,你还在岸边观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