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时前
评论(2)
很多人只看到加拿大的高福利、好环境,却没人告诉你移民后的真实挑战。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聊聊那些“没人敢说的大实话”,帮你做好心理准备。
1. “移民≠立刻过上理想生活,前两年可能很煎熬”
工作落差大:国内高管可能要从基层做起,甚至开 Uber、打零工过渡。
收入缩水:税后工资可能只有国内的 1/3,但物价(尤其房价、车险)却高得吓人。
孤独感爆棚:没有朋友、家人,冬天漫长,容易抑郁(尤其是小城市)。
2. “加拿大职场:经验不认,人脉为王”
本地经验 海外资历:哪怕你是清华北大,也可能被要求“从零开始”。
隐性歧视存在:名字太“外国”?简历可能直接被筛掉。
** networking 才是王道**:很多工作靠内推,而不是投简历。
建议:
先做志愿者积累人脉;
考本地证书(如 CPA、工程师执照);
取个英文名,优化 LinkedIn 资料。
3. “免费医疗?等你看病等到哭”
家庭医生难找:排队 2-3 年是常态,急诊可能要等 8 小时。
牙科、眼科不免费:补颗牙 $200+,配眼镜 $300+。
小病靠自救:感冒发烧?药店买药,别指望立刻看医生。
4. “税高到肉疼,赚得越多越心疼”
年收入 $50,000,税扣掉 30%+;
消费税 13%(安省),买杯咖啡都要额外付钱;
房产税、地税、汽车税… 各种隐形开支。
避坑建议:
合理利用 RRSP(退休储蓄计划)抵税;
搬到税率低的省份(如阿尔伯塔)。
5. “华人圈坑华人,专骗新移民”
黑心中介:收钱不办事,雇主担保可能是骗局;
租房被坑:押金不退,二房东跑路;
高价卖服务:$100 帮你填个表,其实官网免费…
防骗指南:
找持牌移民顾问(RCIC);
租房用正规平台(Realtor.ca、Kijiji);
多问老移民,别轻信“老乡”。
总结:移民是场豪赌,你准备好了吗?
✅ 适合的人:能接受短期阵痛、喜欢慢生活、愿意放下身段重新开始。
❌ 不适合的人:追求快速致富、依赖国内社会地位、心理承受能力弱。
最后建议:
先拿工签体验,再决定是否移民;
学好英语,这是生存基础;
调整心态,把加拿大当“第二故乡”而非“天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