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论坛
其他
充值积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总站
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日本
迪拜
澳洲
泰国
越南
新西兰
马来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资讯
首页
服务
租房
招聘
租车
测算
登录
用户名
UID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好友
帖子
收藏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首页
›
北美洲华人
›
美国华人
›
洛杉矶华人
›
保险公司员工绝不透露的5大套路,这样买保险立省30%! ...
收藏
0
0
分享
返回列表
保险公司员工绝不透露的5大套路,这样买保险立省30%!
[ 复制链接 ]
6 天前
评论(
0
)
套路一:健康告知的“模糊地带”陷阱
你填健康问卷时,是不是觉得“最近两年内是否因健康异常接受检查?”这种问题回答“否”也无妨?大错特错!保险公司核保部的眼睛毒着呢,他们最喜欢这种“模糊地带”。你以为的“小毛病”,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拒赔或加费的理由。我亲眼见过一个同事的朋友,投保时觉得几年前一次偶然血压偏高“不算啥”,没告知。后来真出险了,保险公司翻出他N年前的体检记录,揪住这点拒赔,打官司都费劲。省钱的秘诀?
如实告知,但“精确描述”
!比如“5年前体检血压140/90,医生建议观察,未服药,后续复查正常”。别嫌麻烦,这能堵死保险公司日后找茬的路,避免因小失大。省下的可能就是未来几十万的理赔款,这比什么折扣都实在。
套路二:首年保费里的“隐形佣金”
你以为你交的保费都进了保险公司的“大池子”?太天真了!特别是长期险(像重疾险、寿险),
第一年保费里藏着高达30%-50%甚至更多的佣金
!这就是为什么业务员签单时那么热情洋溢。他们不会告诉你,你交的10000块,可能4000块直接进了他的口袋。那怎么破?
直接砍价或者要求“返佣”?风险太高且违规!
更聪明的做法是:
利用“犹豫期”和“市场比较”
。充分利用10-20天的犹豫期,冷静下来仔细研究条款,别被热情冲昏头。同时,拿着初步方案,多找几家不同公司的专业顾问(不局限于一个业务员)横向比较,直接问:“同样的保障范围,哪家能做到更低的年缴保费?” 当业务员知道你在认真比价,为了成单,他们可能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附加险、优化缴费方式(比如选更长的缴费期降低年缴压力)或者申请一些非返现的“增值服务”来变相降低你的实际成本。省下的就是首年那高额的隐性佣金。
套路三:“停售炒作”背后的精算猫腻
“最后三天!史上最良心产品即将停售,错过不再有!” 这话听着耳熟吧?我告诉你,
十次停售宣传,九次半是营销噱头!
保险公司是精算师掌舵的精密机器,停售一款产品,根本原因往往是:
要么赔付率太高快扛不住了(这种“良心”你敢买?),要么就是利润太低想推更赚钱的新品。
那些被吹上天的“停售神单”,仔细看看条款,保障范围可能很窄,或者价格并不真便宜。那新出的产品就一定更好?
往往是“新瓶装旧酒”,或者把老产品拆分组合,价格就上去了。
面对停售狂潮,
秘诀就一个字:稳!
别被气氛组带节奏。回归需求本身:这款产品停售与否,它的保障是不是真符合我现阶段最核心、最迫切的需求?价格是否在我长期承受范围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任它吹得天花乱坠,捂紧钱包!为了一个“绝版”的虚名,多花冤枉钱买不合适的产品,那才是真冤大头。
套路四:长期险“保终身”的甜蜜负担
“保终身”听起来安心无比,谁不想一辈子有保障?但这里有个巨大的时间陷阱——
通胀侵蚀!
你现在买的50万保额,看着不少。但想想30年后、50年后,那时的50万还值多少钱?可能连场大病的零头都不够!保险公司精算时早把通胀算进去了,体现在高昂的保费里。
你为“终身”二字,前期付出了极高的溢价。
那怎么办?放弃终身保障?也不是。
核心策略是:“动态配置 + 抓大放小”。
重疾险:
不妨考虑“终身+定期”组合。比如,买一份基础保额的终身重疾险(确保最核心的终身兜底),再叠加一份高保额的消费型定期重疾险(保到60岁或70岁退休关键期)。这样在家庭责任最重、收入最高的黄金二三十年,你能用更低的成本撬动百万保额(比如50万终身 + 50万定期到70岁),完美覆盖风险高峰。等定期险到期,通胀虽然侵蚀了终身险保额,但那时你的家庭负担(房贷、子女教育)也轻了,自有资产也积累了,对高额保险的依赖度自然降低。
寿险同理,定期寿险是性价比之王。
把省下的前期保费,拿去投资理财,让钱生钱对抗通胀,比全压在终身险的保费里更灵活有效。这一组合,轻松省下20%-40%保费不是梦。
套路五:理赔条款里的“文字游戏”
保险合同是天书?重点看哪里?不是那些宣传彩页,是
白纸黑字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条款!
业务员拍胸脯保证“这也能赔那也能赔”?别轻信!一切以条款为准。
保险公司埋雷的高发区:
疾病定义:
* 比如重疾险里的“恶性肿瘤”,条款里会明确写是否包含早期(像甲状腺癌),理赔标准是什么(有的要求“浸润”)。我处理过一个案子,客户得了早期甲状腺癌,以为确诊即赔,结果合同里写明了必须“未分化癌”或“已浸润包膜”,最后赔不了,业务员早离职了,找谁说理去?
“必需且合理”:
* 医疗险常用。你在私立医院、特需部的高端治疗,或者用了非医保目录的昂贵药,条款里一句“必需且合理的医疗费用”,就可能成为拒赔依据。
“等待期”和“既往症”:
* 等待期内查出问题,基本不赔。对“既往症”的定义极其严格,投保前没查出来但已有的小毛病,都可能被揪住。
破局之道:做“条款侦探”!
投保前,逐字逐句抠条款。重点关注:
1.
我关心的病种,理赔条件具体是什么?(比如心梗要满足几条诊断标准?)
2.
哪些情况明确不赔?(免责条款一条条过,特别是涉及就医医院等级、特定治疗手段、既往症认定的)
3.
理赔时需要我提供哪些材料?(提前了解,避免事后抓瞎)
看不懂?
别不好意思,要求业务员逐条解释,并录音(提前告知)!或者花钱找第三方独立保险顾问帮你审。
前期多花一小时研究,后期可能省下几十万理赔纠纷的糟心事。这份“省心”,价值远超30%。
老张的终极忠告:
保险是个好东西,但买保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保险公司和他们的销售队伍,天然掌握着比你多得多的信息和规则。上面这5大套路,不过是冰山一角。
记住,买保险不是买人情,也不是买“感觉安心”,是买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合同。
省钱的本质,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真正符合你核心风险需求的、条款清晰可靠的保障上,同时避免为营销噱头、隐性成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过高的溢价。
吃透这5点,带着清醒的头脑和一双“火眼金睛”去挑选产品,你会发现,省下30%保费,同时获得更踏实、更有效的保障,绝非难事。毕竟,你口袋里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保险这行当,买对了是保障,买错了,那可真是长期的负担。希望老张这点掏心窝子的经验,能帮你避开暗礁,买到真正适合你的保障。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纽约华人
楼主
CosmicWhisper
关注
0
粉丝
0
帖子
2008
提问
+关注
最新动态
孫林裱畫
2025-06-29
“nest529advisor.com 是什么网站?提供哪些投资咨询服务?”
2025-06-29
养老保险转移:手把手教你线上操作,0跑腿0费用,养老金不断缴!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