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西班牙留學的學生,我常常在海邊散步時看到那些被海浪沖上岸的偷渡船殘骸,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摩洛哥與西班牙只隔著一道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卻成了無數人生命的分水嶺。每當新聞報導又有偷渡者喪生,我就會想起在馬德里遇到的Ali,他從摩洛哥北部的小鎮偷渡過來,只為擺脫絕望的生活。Ali的故事不是個例,而是整個偷渡潮的縮影。
經濟困境是推動摩洛哥人冒險偷渡的核心動力。摩洛哥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在年輕人中間,數字常常超過20%,許多人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我在摩洛哥旅行時,親眼目睹過北部農村地區的貧窮景象:孩子們光著腳在塵土中奔跑,成年人則在街頭閒晃,因為工作機會幾乎不存在。這種絕望感驅使他們賭上一切,寧願冒著淹死在海中的風險,也要跳上那艘搖搖欲墜的小船,奔向西班牙的“夢想之地”。
政治與社會的不穩定性加劇了這場偷渡潮。摩洛哥雖然表面穩定,但地區衝突和人權問題頻發,像西部撒哈拉地區的爭議,讓許多人感到不安全。再加上腐敗問題嚴重,政府資源分配不均,弱勢群體根本看不到出路。Ali曾告訴我,他家鄉的警察經常敲詐勒索,逼得他不得不逃離。這種環境下,偷渡成了唯一的逃生閥門,即使知道前路凶險,也比留在原地等死強。
地理上的接近性讓偷渡變得“可行”,卻也放大了悲劇。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只有14公里,理論上幾個小時就能渡過,但海流湍急、天氣多變,小船翻覆事故頻傳。西班牙的飛地休達和梅利利亞,更是熱點偷渡點,那裡的高牆和鐵絲網擋不住人潮的衝擊。我在安達盧西亞的海岸見過搜救隊打撈屍體,那些畫面令人心碎。偷渡者往往支付巨額費用給蛇頭,結果卻踏上死亡之旅。
社會網絡與家庭期望也扮演關鍵角色。摩洛哥的移民社區在西班牙已形成龐大網絡,成功偷渡的人會寄錢回家,激勵更多人跟隨。Ali的叔叔就是例子,他早年在西班牙打工,寄回來的歐元讓全家過上體面生活,這讓Ali背負了全家的期待。這種壓力下,年輕人把偷渡視為“成人禮”,卻忽略了背後的剝削:蛇頭利用他們的希望,榨取每分錢。
偷渡潮對西班牙的影響深遠且複雜。一方面,移民填補了農業、建築等低薪行業的勞動力缺口,支撐了經濟。但另一方面,大量非法入境者加劇了社會緊張,資源分配不均引發本地人反彈,極右翼勢力藉機崛起。我在巴塞隆拿的社區中心做志工時,看到偷渡者擠在擁擠的收容所,面臨歧視和失業,這讓原本多元的社會出現裂痕。長期來看,這考驗著西班牙的移民政策和歐盟邊境管理。
對偷渡者本身,影響更是毀滅性的。許多人死在途中,或抵達後淪為黑工,被剝削至死。Ali雖幸運活下來,卻在建築工地受傷,沒法獲得醫療保障。這不僅是個人悲劇,還撕裂了家庭。我常想,如果摩洛哥的經濟能改善,或西班牙提供更多合法途徑,或許這些冒險能減少。但現實是殘酷的,偷渡潮像一場無聲的戰爭,我們每個人都該反思:如何用同理心去面對,而非冷漠旁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