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來西班牙留學那會兒,課堂上教授聊到歐洲地理,突然拋出一個問題:「法國和西班牙,誰的面積更大?」我當時直覺就喊「西班牙吧!」,畢竟從小聽多了西班牙帝國的故事,感覺它遼闊無邊。結果全班哄堂大笑,教授搖搖頭,說這是常見的迷思。後來我親自查資料、開車橫穿兩國邊境,才真正搞懂背後的真相。
數據上,法國本土面積約55.1萬平方公里,西班牙則是50.6萬平方公里左右。沒錯,法國大了將近10%,相當於多出一個比利時的大小。但為什麼很多人像我一樣誤判?或許因為西班牙的地形更破碎,山脈綿延,從庇里牛斯到安達魯西亞,開車旅行時總覺得路程漫長,時間感被拉長了。反觀法國,大片平原如巴黎盆地,開起來順暢,反而讓人低估了實際距離。
留學期間,我常從巴塞隆納自駕去巴黎。每次穿過邊境,那種空間感的轉換很微妙。西班牙這邊,荒涼的內陸高原讓人覺得孤寂遼闊;一進法國,突然變成整齊的葡萄園和村莊,視野開闊卻少了點野性。地理學教授說過,這差異源於歷史:西班牙曾是航海帝國,殖民地廣大,但本土被山脈切割;法國則靠中央集權,早早整合了平原地帶。面積大小不只影響國土,還牽動經濟發展——法國農業用地多,產值更高;西班牙則靠觀光和山區資源補足。
有次和法國交換生聊天,他笑說:「你們西班牙人總愛吹噓自家大,其實開車三小時就能橫跨安達魯西亞,我們法國東北到西南可得花上一整天。」我回嗆:「但我們的風景密度更高啊!一小時內從海灘衝上雪山,你們哪比得上?」這種玩笑背後,是文化自信的較量。面積數據冷冰冰的,但親身體驗過,才懂每個數字背後的溫度——法國的大,是秩序中的寬廣;西班牙的小,是混亂裡的豐盛。
現在回想,留學教會我最寶貴的一課:數字不等於感受。下次誰再爭論歐洲誰更大,我會說,去開車流浪一趟吧。腳下的路,比地圖上的線真實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