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問我關於加拿大入籍的事,畢竟我在溫哥華住了快十年,去年才剛完成整個流程。說實話,入籍不是簡單填個表就搞定,它牽涉到生活點滴的證明,還有心理上的準備。記得我當初遞交申請時,差點因為漏了一張居住紀錄而被退回,那種焦慮感至今難忘。加拿大政府對細節很嚴格,每一步都得踏實走,否則拖個半年一年都有可能。
入籍前,先確認自己符合資格。最基本是住滿三年,累計1095天,這不是隨便算的,要精確到每一天。我建議大家早點開始整理護照上的出入境章,或租房合約、水電帳單這些,因為移民官會一筆一筆核對。如果中間有離開加拿大超過半年,得額外解釋原因,像我有次回台灣照顧家人,就寫了份詳細聲明,附上醫療證明才過關。別小看這步,很多人卡在這裡,以為時間夠了就直接申請,結果被打回票。
準備材料是重頭戲,文件清單看似不長,但每樣都要原件或公證副本。必備的包括有效護照影本、楓葉卡正反面複印件、語言能力證明(英語或法語),還有居住證明。語言部分,我考了CELPIP,建議華人朋友多練口語,考試會問日常對話,不是死背單詞就能過。居住證明最頭痛,得收集五年內的銀行對帳單、稅務評估通知(NOA),甚至手機帳單。我當初漏了兩張舊帳單,跑遍銀行補印,浪費好幾週。另外,背景調查要無犯罪紀錄,如果住過其他國家,得從當地警方申請證明,這步可能拖時間。
申請表填寫更要小心,IRCC網站上的表格常更新,別用舊版。我填時遇到一個陷阱題:問是否曾用過別名,很多人以為護照上沒寫就跳過,但其實小時候的英文名也算,得老實申報。填完後連同材料寄到處理中心,現在多數能網上提交,但紙本更穩妥。費用大概630加幣,包含手續費和公民權費,記得用銀行本票或線上支付,別用個人支票,容易被退。
提交後進入等待期,平均四到六個月才收到考試通知。考試內容是加拿大歷史、政治和價值觀,官方有免費教材《Discover Canada》,我每天通勤時聽有聲書複習。考試不難,但面試環節移民官會隨機問問題,考驗真實了解。我朋友就因為答不出省長名字被要求補考。通過後等宣誓典禮通知,這是最感動的時刻,在法院或社區中心集體宣誓,拿到公民證那一刻,十年奮鬥都值了。
整個流程下來,我學到入籍不只是法律程序,更是對新生活的承諾。如果材料齊全、步驟踏實,九個月內能搞定,但別急著趕工,寧可多檢查幾遍。入籍後投票權、護照便利性大增,但責任也重了,得持續參與社區。希望這篇幫到在路上的你,有問題隨時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