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14:40
评论(0)
哥们儿,在美国混,社安号(SSN)就是你的命根子,比钱包丢了还糟心一百倍。一旦那九位数字落到不怀好意的人手里,那真是噩梦的开始——贷款被冒名顶替、信用卡刷爆、甚至退税都被人截胡。上周我邻居老乔还跟我吐槽,莫名其妙收到讨债公司电话,说他欠了笔他压根没听过的医疗设备费,折腾了好几个礼拜才搞清白,人都憔悴了一圈。关键是怎么知道自己中招了?等讨债的上门就太晚了!
最靠谱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死盯着你的信用报告。法律允许你每年从三大信用局(Equifax, Experian, TransUnion)各免费拉一份完整报告,上 AnnualCreditReport.com 就行,别被那些付费广告忽悠了。拿到报告别光看分数,像查案一样,一行一行仔细扫!重点看:有没有你从来没申请过的信用卡、贷款账户(哪怕是显示“已关闭”也别放过);有没有你压根没住过的地方被登记为地址;有没有你完全没印象的“硬查询”(Hard Inquiries)——这通常意味着有人试图用你的名义申请信贷。发现任何陌生的名字、地址、账户,哪怕只是个小额度的商店信用卡,都给我立刻拉响红色警报!
另一个不能忍的信号,就是收到莫名其妙的账单或催债电话。比如某个诊所寄来账单说你做了个你根本没做过的手术;或者某个银行通知你,你申请的信用卡正在邮寄中,而你压根没申请过;更绝的是直接收到讨债公司的信或电话,催你还一笔你毫不知情的债务。我有个朋友就收到过健身器材公司的催缴单,说他买了台几千块的跑步机没付钱,他当时就懵了:“我连那家公司官网长啥样都不知道!” 这种时候,千万别以为是搞错了就随手扔掉,这很可能就是你的SSN正在被滥用的铁证。
税务这块也是重灾区。想象一下,你吭哧吭哧填完税表准备提交,国税局(IRS)网站冷冰冰地告诉你:你的SSN已经被用来提交过一份税表了!或者更糟,某天收到IRS的信,说查到你有来自某州或某公司(你根本没在那儿工作过!)的额外收入没申报。骗子就爱用盗来的SSN提前报税,把别人的退税骗到自己口袋。如果你明明没欠税,却被通知工资被扣押(Wage Garnishment),或者发现自己的退税金额莫名其妙少了一大截,别犹豫,身份盗窃的可能性极高。
还有些更隐蔽的迹象容易被忽略。比如你的社保局在线账户突然登不进去了,提示信息错误(但你知道密码绝对没错),这可能是骗子改了你账户的联系方式;或者你明明没申请失业救济金,却收到州政府寄来的确认函或借记卡;又或者你常用的信用卡、银行账户突然被拒付、冻结或莫名其妙关闭了,银行客服也说不清具体原因(有时银行监测到异常活动会主动冻结)。甚至你收不到本该寄到的信件了,比如银行对账单突然消失——这可能是骗子偷偷改了你的邮寄地址,好让你蒙在鼓里。
天啊,如果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心脏得够强大,但更要立刻行动!第一步,马上联系信用局冻结信用(Credit Freeze),这就像给你的信用报告加把大锁,没你的许可,没人(包括你自己申请新贷款时)能查看或开新账户。然后赶紧向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官网 IdentityTheft.gov 报案,它会给你生成一个恢复计划和个人恢复报告,超有用。别忘了打给相关银行、信用卡公司、讨债机构,白纸黑字地书面告知他们账户是欺诈性的。最后,去当地警局或你所属的郡警长办公室提交一份报告,拿到报案号。每一步都要保留好记录,日期、时间、联系了谁、说了啥。这过程贼烦,但为了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必须硬着头皮上。
说真的,这年头防不胜防,定期查信用报告(别光盯着分数!)、设置账户变动提醒、别在可疑网站乱填SSN、把带SSN的文件用碎纸机处理,都是基本功。一旦感觉不对劲,别抱侥幸心理,宁可虚惊一场也别等房子都被骗子抵押了才后悔。老乔那事儿之后,我现在连信用卡账单都看得跟侦探小说似的。保护那九位数字,就是保护你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