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华人城论坛 生活杂谈 傣族、泰族、掸族、佬族与阿萨姆族的相似之处解析 ...

傣族、泰族、掸族、佬族与阿萨姆族的相似之处解析

2025-1-24 09:56:06 评论(0)
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印度阿萨姆族与泰国、柬埔寨的泰族,实出同源,其实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分支。

掸泰民族起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三千年前已形成若干部落小国,勐掌势力最大,包括澜沧江沿岸的保山盆地。勐意为国家,掌意为大象,“勐掌”即“象之国”,《史记》称乘象国。

公元前5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掸泰民族先民以“勐掌”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勐掌首领成为整个国家的共主,各勐首领称其为“哀牢”,意为“大哥”,《华阳国志》、《后汉书》等汉文典籍称哀牢国。

前2世纪末,汉朝征服哀牢国东面的雟、昆明、滇等部族后,进入哀牢国设立军事据点。之后百余年,哀牢国吸收了大量嶲、昆明、滇等族人口后,形成庞大的民族集团。

1世纪中后期,哀牢国在汉朝的军事压力下,放弃怒江(萨尔温江)以东的领土,将王城从“勐掌”(保山盆地)迁至“勐勉”(腾冲盆地),继续统治怒江(萨尔温江)以西地区。《后汉书》称其为掸国。

2世纪,掸国不断向南伸展、王城也不断南移,逐渐崛起于伊洛瓦底江流域。3世纪初,掸国为抵御骠人,将王城南移至瑞丽江与伊洛瓦底江交汇处。此后数百年不断向南伸展,兼并了很多伊洛瓦底江流域部族。

6世纪中,掸国被骠人瓦解。勐卯首领被各勐首领推举为盟主,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勐卯,汉译为卯国。怒江以东、澜沧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掸族先民也从中国的统治下独立,形成勐掌(保山盆地)、勐嶲(漾濞江谷地)、勐舍(巍山盆地)、勐谷(景东盆地)等数十个小国。

8世纪初,勐舍的掸泰民族先民进入洱海盆地,统一云南各大小部族及怒江以西的勐卯,建立了联盟国家勐舍龙,汉文典籍称为南诏国。之后,掸泰民族随着南诏国的扩张,澜沧江(湄公河)下游、怒江(萨尔温江)下游、伊洛瓦底江下游建立越来越多的聚居点。

10世纪初,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掸泰民族建立勐蓬,汉称蓬国。12世纪末,澜沧江中下游的掸泰民族建立勐泐,汉称景陇国。南部的勐庸向南扩张,汉称兰纳国。13世纪初,掸族王子苏卡法西迁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建国勐顿顺罕(阿萨姆国),统治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发展为印度的阿萨姆族;勐阿瓦(阿瓦国)统治伊洛瓦底江中游,发展为缅甸的掸族;勐庸(兰纳国)与勐素可泰(暹国)统治湄公河中下游,发展为泰国的泰族;勐佬(澜沧国)统治湄公河中游以东,发展为老挝的佬族;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勐卯龙(麓川国)、澜沧江中游的勐泐(景陇国)发展为中国云南的傣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思美4063

关注0

粉丝0

帖子214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