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年前在超市碰到老邻居玛莎,她飞快地用购物车挡住嘴寒暄的样子让我心头一紧。后来才听她女儿说,玛莎那副老假牙总在说话时\”叛逃\”,她甚至不敢在餐厅点沙拉。这种故事在美国的社区中心、教堂咖啡角里比比皆是——直到我在史密斯维尔那家蓝色招牌的诊所找回自己的咀嚼声。 我的转折点发生在啃苹果时听到的碎裂声。不是苹果,是门牙。作为新移民,当时在廉价诊所做的临时假牙像块硌嘴的塑料板,吃饭像在嘴里进行拆迁工程。真正让我走进现在这家诊所的,是看到价目表上赫然列着\”全口重建套餐\”,而前台护士递来的册子封面印着:\”您值得拥有无痛的晚餐\”。 诊所的咖啡机飘着榛子香,但真正让我放松的是诊疗台上方的星空顶。丹尼尔医生捏着我的牙模说:\”看见这些凹槽吗?它们本该像指纹一样贴合您的牙龈。\” 他演示卡环如何钩住真牙时,用的比喻是\”就像祖父怀表链的精密搭扣\”。两周后试戴新牙时我本能地往后缩,却只尝到凉凉的薄荷味凝胶——没有预想中的血腥味。 现在的假牙底部藏着微型缓冲气垫,咬汉堡时肉汁会渗进牙床缝隙触发微震动提醒。最惊喜的是发音教练琳达,她让我含着软糖念\”thoroughly thought through\”,当\”thought\”里的气流不再漏风时,我们击掌大笑,诊室玻璃窗震得嗡嗡响。 上周家庭聚会,孙女突然伸手捏我脸颊:\”奶奶的牙齿会跳舞!\” 她指的是我大笑时假牙纹丝不动的样子。这组陶瓷牙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去年在社区剧院试镜时,导演指着我说\”这位女士的笑容有故事感\”,其实他夸的是丹尼尔团队调制的龈粉色号,完美复刻了我四十岁时的牙龈记忆。 您可能不知道,假牙基托现在能内嵌微型传感器,手机APP会提醒您:\”西南侧咀嚼压力超标,建议更换牛排切块方向\”。当科技让假牙比真牙更\”懂\”你,所谓尊严不再是空话,而是晨间咖啡杯沿不再残留的尴尬渍痕。 患者最常问的3件事Q1:全口假牙真能啃玉米吗? Q2:适应期要痛苦多久? Q3:这笔投资值得吗? |
刚来美国那会儿,总想着去哪儿买口好砂锅炖汤,后来发现公寓的小厨房和快节奏生活,还是养生壶最实在。几年下来,家里厨房台面上那个壶几乎天天工作,煮花茶、炖甜汤、甚至 ...
还记得第一次帮老妈往多伦多表弟那寄一箱子家乡特产的心情,兴奋里夹着点懵。邮局柜台后面那复杂的价目表和工作人员连珠炮似的选项(空运?海运?EMS?保险?报关单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