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送我妈回多伦多的航班上,邻座一位华人阿姨捂着胸口直冒冷汗,空乘广播紧急找医生的时候,我脑子里嗡的一声——不是担心她,而是突然想到她女儿来接机时万一要直接冲进急诊室,那张$8000多的账单谁来扛?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我见过太多探亲长辈突发阑尾炎、摔骨折甚至心脏病发作,全家被天价医疗费压垮的案例。加拿大的公费医疗再好,那张健康卡也不会自动飞到探亲父母的口袋里。 和美国不同,加拿大各省医疗系统对访客简直\”明码标价\”。安省医院急诊室起步价$1200,住一天病房轻松破$3000,BC省叫趟救护车$385起跳。去年我岳父在温哥华散步被自行车撞倒,左臂骨裂打石膏加三小时观察,账单$5800加币像记闷棍敲在脑门上。幸亏当时买的探亲保险报销了90%,否则真得动存款老本。这种保险不是\”备着安心\”的奢侈品,而是实打实的财务救生筏。 买探亲险最容易栽进三个坑:第一是误以为旅游险够用,其实普通旅游险往往把65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直接划进免责区;第二是轻信\”保额5万足够\”,真遇上开胸手术或早产(是的,探亲孕妇也适用),这数字杯水车薪;第三是忽略\”稳定性条款\”——我爸的高血压服药控制十年了,去年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硬说\”投保前90天血压波动不算稳定期\”,最后靠家庭医生翻出完整用药记录才申诉成功。血泪教训:买保险时慢性病情况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 省钱不是买最便宜的,而是精准匹配需求。给身体硬朗的爸妈选保险,不妨挑高免赔额(比如$1000)降保费,相当于用几顿下馆子的钱转移大风险;但若父母有糖尿病或心脏病史,一定要选稳定性条款宽松的产品,哪怕月付$200也比赌命强。我习惯用保险比价网查实时报价,但最后一定直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确认细节——有次网上显示\”承保旧伤复发\”,客服却告诉我韧带旧伤理赔需要额外体检报告,差点踩雷。 理赔时记住三件套:医院原始账单(itemized bill)、医生诊断书、付款凭证缺一不可。去年朋友带母亲在尼亚加拉瀑布突发肾结石,急诊账单$4700,因少交了一份护士护理记录被拒赔。后来补了材料,但拖了整整四个月。我的秘诀是离境前扫描所有医疗文件,云端备份的同时塞一份纸质版在父母随身包里。加拿大医院常把账单寄到住址,记得叮嘱父母离境后定期查收邮箱。 看着爸妈在班芙露易丝湖前笑得像孩子,或是帮你在后院菜园翻土种瓜,那份安心感值得每月省下两杯星巴克的钱换份保险。它不是冷冰冰的合同,而是让全家人能笑着回忆冰川徒步时老爸耍宝摔屁墩,而不是颤抖着数手术费有几个零的定心丸。 探亲医疗保险高频疑问解答Q1: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还能买保险吗?会被拒赔吗? Q2:突发疾病叫了救护车,保险能全赔吗? Q3:签证延长了,保险能接着续吗? |
在加拿大待了十几年,每次听到游客朋友问\要不要买旅游保险\,我都恨不得按头安利。上个月邻居家来探亲的老父亲遛弯摔骨折,没保险收到张$24,000加币的账单,全家 ...
找工作这事儿,搁哪儿都不容易,尤其刚到加拿大或者想换个环境的朋友,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是真头疼。我在北美生活工作多年,加拿大也常跑,深知本地求职市场的门道。别信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