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最后一件衬衫挂进衣帽间,窗外维港的灯光就亮起来了。住进尖沙咀这家月租酒店快三个月了,每次站在窗前看天星小轮划过水面,还是觉得有点不真实。当初决定从美国搬回亚洲工作一阵子,最头疼的就是落脚点。长租公寓要押金、中介费,手续繁琐得让人打退堂鼓;普通酒店按天算,住上一个月账单能吓死人。朋友随口提了句“试试月租酒店”,没想到在尖沙咀地铁站旁撞见了这个宝藏。 以前总觉得“酒店式月租”是个花架子概念,真住进来才懂它的妙处。落地第一天,前台David看我拖着两个巨大行李箱,二话不说推了行李车过来,顺带塞给我一张手绘地图:“王先生,楼下重庆大厦左手边巷子穿过去,有家开到凌晨两点的云吞面,比酒店餐实惠。” 这种细节,冷冰冰的租房合同可给不了。房间不算阔绰,但胜在五脏俱全:小厨房电磁炉煮个面、冰箱囤满水果、书桌正对弥敦道川流不息的车河,晚上关掉主灯只开书桌那盏,倒真有几分纽约公寓熬夜加班的熟悉感。 位置简直是作弊级方便。早上九点约了客户在港岛,八点十五施施然下楼,穿过加拿芬道买杯热奶茶,八点半准时坐上荃湾线,尖沙咀到中环不过五分钟。周末更像个游客,步行十分钟到K11 Musea看展,傍晚溜达到星光大道吹风,海运大厦的超市能买到贵但新鲜的澳洲牛排。有次大学同学突然来港,晚上十点问我“哪里还能喝一杯”,直接带他走到诺士佛台,电梯都不用等。这种嵌入城市核心的踏实感,短租公寓很难比拟。 最让我意外的是人情味。第三周时重感冒,打扫房间的菲律宾阿姨Maria发现垃圾桶里多了药盒,下午居然端来一壶自煲的姜茶,用磕绊的广东话叮嘱“王生,趁热饮啊”。酒店每周三免费烘干洗好的衣服,省下找洗衣店的麻烦;每月还有一次深度清洁,连窗缝的灰尘都擦得干干净净。有次马桶半夜堵塞,值班工程师十分钟就扛着工具包出现,修完还顺手把漏水的水龙头垫片换了新。这些琐碎却温暖的瞬间,让人恍惚觉得住在某个远房亲戚家。 算过一笔账:同样在尖沙咀核心区,普通一居室月租至少两万二港币,再加水电煤网费管理费,轻松破两万五。这里包水电、高速Wi-Fi、每日打扫、24小时安保,月付不到两万八。折算成美金三千六,比我在旧金山公寓的租金还低些。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时间——不用和房东扯皮电器维修,不必研究香港复杂的垃圾回收规则,下班回来永远亮着灯的走廊,莫名让人安心。 当然不是十全十美。房间面积确实比不上正经公寓,偶尔隔壁住客深夜喧哗也得忍忍。但当你结束十四小时工作,瘫在沙发上看霓虹灯在玻璃幕墙上流淌,手里握着楼下7-11买来的热咖喱鱼蛋,就会明白这种“拎包即住、烦恼全抛”的轻盈,才是疲惫成年人最需要的温柔。月底合约到期,我大概率会续签——至少住到找到真正想扎根的地方为止。 你可能还想知道… |
上周咖啡店偶遇老同学马克,他边搅着冷掉的拿铁边叹气,说房贷利率涨得心慌,正琢磨着找夜间兼职。我顺手把手机推过去,屏幕上是刚帮客户发布的远程UI设计岗——时薪85 ...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户外爱好者,我经常背着始祖鸟的背包穿梭在落基山脉的徒步小径上。每次回国探亲,总能看到国内朋友们的衣柜里也挂满了这个加拿大品牌的冲锋衣和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