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环写字楼窗前俯瞰维港,手里那杯丝袜奶茶还冒着热气,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帮朋友处理一批滞销电子零件的事。当时在深水埗鸭寮街盘了个临时档口,三天清空库存还赚了三成利。香港这地方啊,永远能在水泥森林缝隙里长出黄金藤蔓,但得懂怎么施肥。 上个月和铜锣湾茶餐厅老板阿强饮下午茶,他指着墙上\”概不赊账\”的告示笑:\”以前月月追数追到胃痛,自从用电子支付加预付费会员制,现金流比菠萝油还酥脆。\” 香港做生意最忌佛系经营,这里每分钟都有新招牌挂起,也有老字号黯然拉闸。高效经营的秘诀在于把\”快靚正\”刻进骨子里——动作要快过茶餐厅阿姐收碟,服务要靚过海港城橱窗陈列,品质要正过瑞士钟表匠的校准仪。 税务优化是门必修课。去年帮跨境电商客户重组架构,利用香港16.5%利得税加两级制税率(首200万利润仅8.25%),配合离岸豁免条例,硬是从物流环节省出辆特斯拉。不过税局查核越来越严,上周才见某虚拟银行因跨境税务申报疏漏吃罚单,合规这条红线比维多利亚港的防鲨网还碰不得。 凌晨两点在观塘工业区等跨境货车时,货运老陈掀开货柜给我看新玩法:左边隔层放德国精密零件,右边空间塞满泰国金枕头榴莲。这种\”硬货+软货\”拼柜模式,把集装箱利用率榨出120%。现在大湾区跨境物流平均通关缩至45分钟,以前躺在货仓等清关的日子早该入土。更别说政府刚推出的\”贸易单一窗口\”系统,报关时间从按天算变成按分钟计。 深水埗电子市场里藏着未来商机。黄伯的档口乍看卖手机壳,往里走竟有Web3.0硬件钱包定制服务,帮菲律宾劳工用加密币秒汇赡家费。隔壁90后姑娘用AR试妆镜搭配私域流量运营,把美瞳生意做到东南亚每月百万流水。香港最魔幻处在于,当巴黎还在为路边咖啡座争执照时,庙街夜市摊主早已用Stripe收美金卖手绘NFT帆布鞋。 上季度陪硅谷创投基金巡项目,在科学园见到震撼场景:某生物科技团队用香港特殊地位,左手接内地医院临床数据做AI诊断模型,右手经香港合规管道对接国际药厂。这种\”双通道\”模式正在医疗科技、绿色金融、跨境数据领域裂变。有组95后搞的碳积分交易所,把内地工厂减排量包装成金融产品卖欧洲,办公室就藏在元朗货柜场二楼。 记得帮法国红酒商开拓市场时,他们在陆羽茶室包间急得冒汗:\”香港人连葡萄酒杯都要烫过才用!\” 后来定制了附赠温酒器的礼盒,说明书用粤语俚语写品酒口诀。现在他们亚洲区业绩三成靠香港主妇圈层传播。在这座城市,接地气比砸广告重要百倍——就像上环海味铺阿婆说的:\”鱼翅要浸得透,生意要摸得熟。\” 最近总被问香港是否光环褪色。看看数据吧:2023年初创企业数量逆势破4000家,家族办公室数量两年翻三倍。当你在兰桂坊看见穿人字拖的区块链新贵用加密币买烧鹅饭,在红磡旧楼发现纳米实验室与神龛香炉共处一室,就该明白:香港的赚钱剧本永远在实时改写,关键看你是否敢掀开霓虹灯下的暗门。 三个实操问题 |
看著自己一手養大的生意,要親手交給別人,那滋味真複雜。自豪、不捨、焦慮全攪和在一起。我記得第一次轉讓我那間小餐廳時,整晚睡不著,腦子裡全是\萬一接手的人搞砸了招 ...
去年夏天在卡尔加里机场取行李时,听到两个刚下飞机的北京大叔在抱怨:\花了两万八人民币的\豪华深度团\,结果在班夫就给了四小时,连露易丝湖的船都没划上!\ 我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