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叶底对茶汤的影响 由于翻动过叶底,随后冲泡出来的普洱茶汤色就会变得浑浊。一些讲究的人,如果你去翻动他(她)还要继续泡的茶,是会被看作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茶还要继续泡,叶底可以给你看,但也仅仅是看看,而不是让你去翻叶底。 若被翻动叶底了怎么修复? 把翻动过叶底后的第一泡汤倒掉,重新再冲泡一泡既可弥补。由于翻动过叶底,一些其他不好的滋味也掩盖不了的会出现在那泡茶汤中。这是一个小技巧,很多泡茶好喝的人都会注意这个小细节。 其实不翻动茶底,更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度也跟这个技巧有关系,一些冲泡古树茶很讲究的人,注水的时候都不会翻动茶底,更不会让你去翻动叶底了。这种平静的冲泡下去,耐泡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有人喜欢看叶底,可以看出什么? 看叶底,首先看的是茶汤中的夹杂物和茶汤过滤网里的残留物。这两个一看,大概就知道这款茶工艺把握如何了。在看茶底以及揉捏叶底。看的是茶料季节、茶叶的整碎、工艺以及其他异物。近年来,普洱茶的卫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以前的一些老茶,卫生还是存在问题的,茶中会夹杂一些异物,应用滤网是很必要的。 通过叶底辨别茶品质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因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 六、大树茶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 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长按二维码 精彩继续 立即关注茶可载道
|
有人买了我们家反馈后说挺不错的,壶型漂亮价格公道,泡茶时还真的像网上说的开水不烫手,很神奇。 嗯,在这里,不能因为客户买了庄庄家的紫砂壶而昧着良心说假话,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