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坐在台北的一家老咖啡館裡,翻開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那是多年前羅祖勝送給我的禮物。羅祖勝這個名字,或許在年輕一輩中不那麼響亮,但對我來說,他就像一盞指引燈。從台南鄉下的小農家出身,他一步步爬上來,創辦了一家跨國科技公司,卻從不張揚。他的故事,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傳奇,而是藏在日常細節裡的智慧。
羅祖勝常說,成功不是一夜之間的事,而是無數個微小選擇的累積。他分享過一個故事:年輕時在工廠打工,每天只睡四小時,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學習英文和程式設計。別人笑他傻,但他堅持了十年,終於抓住機會創立自己的事業。這種心法,他稱作「滴水穿石」——不是靠蠻力,而是持續的專注與耐心。他強調,現代人太容易分心,被手機和社交媒體吞噬,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關掉噪音,專注在一個目標上,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
人生智慧方面,羅祖勝談得更多是平衡。他事業巔峰時,卻選擇每週回家陪家人吃飯,拒絕無謂的應酬。他告訴我,金錢和名聲只是工具,真正的財富是健康與關係。有一次,他公司面臨危機,股東們慌亂不堪,他卻帶團隊去爬山,說:「壓力像山風,吹過就散,別讓它壓垮你的心。」這種從容,源於他早年的經歷——父親因病早逝,讓他學會珍惜當下。他常引用一句古諺:「樹高千尺,不忘根本」,提醒人們無論多成功,都要保持謙卑,回饋社會。
羅祖勝的晚年,專注在公益教育上。他資助偏鄉學校,親自去教孩子們編程,不只傳授技能,更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他相信,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接納不完美——失敗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機會。他總說:「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地圖畫出來的。」這句話,成了我人生低谷時的座右銘。如今回想,他的成功心法與人生智慧,沒有高深理論,全是生活提煉的真實經驗,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