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欧洲华人 德国华人 德国将在三个方面经历深刻变化

德国将在三个方面经历深刻变化

昨天 20:36 评论(0)
从国防到移民政策,再到经济,德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国防:从埋头发展经济到军事匹配经济实力
自从乌克兰局势以来,德国是否会实行义务征兵制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为了增强德国联邦国防军力量,德国政府计划到2035年,联邦国防军将拥有约26万现役士兵和20万预备役人员。
近日,德国联邦政府公布一项新计划,从2026年初开始,所有年满18岁的男性和女性都将收到一份问卷,以确定他们参军动机和是否适合服役。男性必须填写问卷,女性则为自愿填写。而所有2008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男性,都必须进行兵役体检。如果志愿者人数不够,德国将面临通过抽签方式来强制征兵的局面。
可以说,德国人花了整整一代的时间,才从好战的形象中解放出来。随着二战战败,那曾经横扫欧洲大陆的军事野心在德国大地上似乎一夜间蒸发了。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德国低调发展经济,让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成为欧洲重要的力量,而在军事上却毫无存在感。好比一个跛行的巨人。如果说乌克兰战争的爆发是打在欧洲大陆人的左脸,那么特朗普再任,并威胁撤走都欧洲的防务保护伞,则打在欧洲人的右脸。左右夹击之下,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欧洲人如梦初醒。
长久以来,德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一直没有达到北约关于2%的约定。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德国上一届政府立马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军专项基金。而德国新任政府甚至暂停了宪法规定的“债务刹车”机制,为国防开支融资扫除了障碍。目前,德国政府已为2025年国防预算拨款86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4%。预计到2029年,德国年度国防开支将达到GDP的3.5%,这将是德国自两德统一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充军备计划。而且,德国总理默茨有意将GDP的1.5%用于国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即3.5%用于国防开支,1.5%用于其他与国防相关的支出。
对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来说,前有纳粹历史,后有默克尔时代与俄罗斯维持的友好贸易关系。军事实力毫不匹配经济实力的德国正是这些国家能够接受的,或许也是乐见其成的。而今,包括波兰在国家在无法忘却历史的同时,却呼吁德国承担防务责任,这种矛盾的心态和行为也标志着时局的深刻转变。
移民:从敞开国门到“让叙利亚人回家”
在过去的十年,德国人对待移民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年前,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敞开国门,无条件欢迎叙利亚难民。在过去的十年,德国政党政治格局急速向右,极右翼反移民政党德国选择党趁势崛起。在上次德国大选中,选择党跃升为得票率居第二的政党,而目前,该政党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已经居首。
在政治向右的压力之下,德国政府正对在德叙利亚难民采取更强硬的立场。11月初,德国总理默茨称,“叙利亚内战已经结束。现在在德国不再有任何寻求庇护的理由,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遣返他们。”默茨还表示,他将与叙利亚**沙拉合作,共同促成此事。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基于流动统计初步结果发布的信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于2024年末倒台之后,叙利亚公民的迁入人数下降了46.5%。2025年1月至9月期间,登记部门共记录了约4万名叙利亚人的迁入。而在去年同期,该数字为约7.46万人。同样在今年的前九个月,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登记了略超过19200份来自叙利亚人的首次庇护申请,同比减少了67.1%。到2024年底,有71.3万名叙利亚寻求庇护者在德国进行了登记,占庇护申请总数的22%,是仅次于乌克兰人的第二大寻求庇护群体。很大一部分叙利亚难民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其中48%的人在2016年及之前首次来到德国,12%的叙利亚寻求庇护者出生在德国。至2024年,德国有122万有着叙利亚移民背景的人,其中19%出生于德国。
除了收紧叙利亚遣返政策,德国政府也正在与塔利班官员建立联系,试图将居住在德国的阿富汗人遣返回国,首当其冲的将是犯罪者。
其实,德国的移民问题不只局限于难民问题。在德国社会,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移民的融入问题已经成为最尖锐的话题,德国人反穆斯林反阿拉伯人的情绪也正在一路高涨。德国将和其曾经倡导的开放和自由渐行渐远。
经济:从引领模式到奋斗模式
在德国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这几年,德国对自身丧失竞争力、丧失国际参赛资格的恐惧一直都在。
近日,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在其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明年德国经济仍难以实现真正的增长。而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陷入了衰退。该委员会对2026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小幅下调至0.9%。而今年春季,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值为1.0%。
增长成为难题,更难的是,别人在进步,自己却在落后。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前不久道出了此种忧虑,“自2019年以来,德国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其他经济体,甚至包括欧洲其他经济体,都在增长。德国有落后的危险。”她指出,中国在光伏、电池和风能等技术领域均是德国强劲的竞争对手。而德国企业也依赖中国的原材料。赖歇甚至喊出了“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繁荣而奋斗”的口号。
面对中国产品和技术的崛起,德国汽车业所代表的“德国制造”,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地位,以及德国作为出口国的地位均感到了威胁,这才有了赖歇那句“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繁荣而战”的口号。言外之意,不战斗,繁荣将不复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辜妄言

关注0

粉丝0

帖子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