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個投資美股的朋友聊天,大家聊到股息收入時,總會皺眉頭。美國的稅務規則實在太複雜,一不小心就被扣掉一大筆錢。記得我剛開始投資時,第一筆股息進來,帳面收益看起來不錯,結果月底稅單一來,才發現30%的預扣稅直接砍掉三分之一收益。那種感覺,就像辛苦賺來的錢被憑空蒸發一樣。
為什麼美股股息對台灣投資人這麼不友善?主要是美國稅法規定,非居民投資者(像我們這些住在台灣的人)領取股息時,券商會自動預扣30%的稅款。這筆錢直接進了美國國稅局的口袋,而且很難退回來。但別灰心,經過幾年摸索,我找到一些實用的省稅策略,能讓這筆開銷大幅降低。
首先,善用退休帳戶是個聰明選擇。如果你在美國券商開設IRA(個人退休帳戶),股息收入在帳戶內累積時,完全免稅。只有當你退休後提取資金時,才需要繳稅。這招我親身試過,把高股息股票放進Roth IRA,每年省下的稅金累積起來,十年後可能多出幾十萬台幣的複利收益。重點是,開戶過程不難,透過像Interactive Brokers這類國際券商就能搞定。
另外,別忽略台美稅務協定的好處。台灣和美國有雙邊協定,針對股息稅率,台灣居民可以申請降低預扣稅到10%。申請過程需要填寫W-8BEN表格,並提供台灣稅籍證明。我建議找專業會計師幫忙,因為表格細節多,填錯可能延誤退稅。去年我幫一位朋友處理,省下20%稅款,相當於多賺了半年的股息收入。
投資組合的結構也很關鍵。優先選擇成長型股票或ETF,它們發放的股息較少,稅負自然輕。或者,專注於台灣上市的ADR(美國存託憑證),股息通常透過本地券商處理,稅務更透明。記得避開高頻交易,頻繁買賣會觸發短期資本利得稅,稅率可能飆到37%,比股息稅還重。
最後提醒,稅務規劃是長期遊戲。每年底檢視一次持股,調整到省稅架構。市場變化快,像2023年美國稅法更新,非居民優惠稍有放寬。保持學習,諮詢專家,別讓稅務吃掉你的辛苦錢。投資是為了自由,不是為了餵飽稅務機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