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16:37
评论(0)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普通人,我每年四月都得面对那堆税表,头都大了。记得刚来美国时,第一份工作发工资单,看到联邦税、州税、社保税各种扣款,我直接懵了——这钱咋扣的?后来自己研究加上请教会计师,才慢慢搞懂个人所得税的门道。今天我就跟大家唠唠,美国收入到底交多少税,怎么算的,税率咋回事儿,全是干货,没那些花里胡哨的术语。
个人所得税说白了,就是你赚的钱里,政府要抽一部分。联邦政府、州政府甚至地方政府都可能收税,但联邦税是重头戏。税率不是一刀切,而是分档的,就像爬楼梯一样,收入越高,爬得越高,税率也越高。2023年,如果你是单身申报,收入从零到11,000美元部分,税率才10%,听起来挺温柔吧?但超过这个数,11,001到44,725美元部分就跳到12%,再往上到95,375美元是22%,最高档超过578,125美元的话,税率冲上37%。已婚共同申报的档位会宽一些,比如头22,000美元只收10%,但整体逻辑一样——挣得越多,税率越高,这就是所谓的边际税率系统。
计算税不是直接用总收入乘以税率那么简单。你得先算出“应税收入”,就是把总收入减去各种扣除额。扣除分两种:标准扣除和逐项扣除。2023年,单身的标准扣除额是13,850美元,意思是你收入低于这个数,基本不用交联邦税。如果收入高,有些人选逐项扣除,比如房贷利息、慈善捐款、医疗开销这些,能省更多钱。扣除后剩下的应税收入,才套到税率表里分档算税。举个例子,假如你单身,年收入50,000美元。先减去标准扣除13,850美元,应税收入是36,150美元。前11,000美元按10%算,税是1,100美元;剩下的25,150美元在12%档,税是3,018美元;加起来总税约4,118美元。实际税单还少点,因为有税收抵免,像子女抵免或教育抵免,直接从税里扣钱。
除了联邦税,别忘了几样额外税种。FICA税,就是社保和医保税,直接从工资扣,比例是7.65%,雇主也付一半。州税更复杂,我在加州住过,州税率从1%到12.3%不等,德州却零州税,但房产税高。地方政府可能收点小税,比如城市收入税。所有这些税加起来,普通人到手工资可能只剩七成。我建议用在线计算器或软件模拟一下,像TurboTax这类工具,输入收入、扣除项,瞬间出结果,比手动算省心多了。
税率表每年微调,通胀会影响档位和扣除额,所以别死记硬背。2024年标准扣除可能涨到14,000美元左右,但IRS官网总更新。我自己吃过亏——前年忘了报投资收入,结果被罚了利息。税务规则细碎,但搞懂后能省不少钱。比如,退休账户像401(k)投钱能减应税收入,省税又存养老钱。最后提醒一句,税这东西因人而异,收入来源多或有家庭的话,找个靠谱会计师聊聊,值回票价。总之,别让税吓着你,摸清门道,它就是个数字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