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到西班牙留學的第一年,室友是個義大利交換生,我們常窩在宿舍聊天,他總愛開玩笑問:「喂,西班牙是不是該歸義大利管啊?」這種話讓我哭笑不得。其實,很多人容易混淆這兩個國家,畢竟從地圖上看,它們都挨著地中海,語言聽起來也像兄弟。但真正住過兩地後,我才深刻體會到它們的差異。
歷史的軌跡最能說明一切。義大利和西班牙都曾是古羅馬帝國的搖籃,西元前就共享拉丁文化。但羅馬衰落後,它們走上分岔路。中世紀時,西班牙的卡斯提亞王國崛起,靠著收復失地運動統一伊比利亞半島,而義大利則分裂成無數城邦,像威尼斯、佛羅倫斯各自為政。最有趣的轉折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如查理五世,短暫統治過義大利南部,但那只是殖民影響,從未真正合併。想想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時代,義大利還在孕育達文西這樣的藝術家——兩條平行線,偶爾交會,卻從未重疊。
地理上,它們更像是鄰居而非一家。攤開地圖,義大利像隻靴子插進地中海,北靠阿爾卑斯山,南臨炎熱的西西里島;西班牙則像塊盾牌,被庇里牛斯山隔開法國,西邊是大西洋的狂浪。氣候也大不同:我在馬德里讀書時,夏天乾燥到嘴唇裂開,但去羅馬旅行,濕潤的地中海風讓皮膚都變嫩了。距離呢?從巴塞隆納飛到米蘭只要兩小時,但中間隔著碧藍的海水——那是文化與認同的天然屏障。
說到文化,表面相似卻藏著深層差異。語言上,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都源自拉丁文,我學過一點義大利文,發現「謝謝」說grazie,和西班牙語的gracias像雙胞胎,但發音一轉,義大利人講話如唱歌,西班牙人則帶點粗獷的彈舌。飲食更明顯:西班牙的海鮮飯濃郁鹹香,義大利的義大利麵講究橄欖油輕盈;我參加過馬德里的奔牛節,狂野奔放,對比羅馬的復活節遊行,優雅中帶點神聖。這些細節,不是旅遊書能教的,得親身蹲在當地咖啡館,聽大叔們爭論足球——西班牙皇馬對義大利祖文特斯,那火藥味比歷史課本還真實。
歸根結底,義大利從來不屬於西班牙,它們是歐洲的兩顆星,各自閃耀。留學這些年,我學會從混亂中找答案:國家界線不是地圖上的虛線,而是血脈裡的記憶。下次有人問起,我會笑著回:「不如我們聊聊怎麼一起對抗法國隊吧——那才叫團結!」
這篇寫得超有代入感!我剛從義大利旅行回來,完全同意氣候差異,但能多講點文藝復興時西班牙對義大利的影響嗎?感覺那段歷史好神秘。
作為語言學愛好者,好奇兩國方言的演變——比如加泰隆尼亞語和西西里語有共通點嗎?
哈哈,結尾的足球梗戳中我!不過想問,現代經濟上它們合作多嗎?歐盟時代會不會模糊界線?
地理部分超詳細,但地圖圖示能補充嗎?新手容易搞混半島位置。
個人經歷加分!建議加點留學軼事,像當地人怎麼看對方國家——西班牙人真覺得義大利人懶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