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班牙留學已經兩年多,每次看到國王費利佩六世出現在電視上,總會想起第一次參加馬德里國慶閱兵的情景。那天下著小雨,人群擠在街邊,國王穿著軍裝騎馬經過,大家都安靜下來,揮著小旗子。那一刻,我心裡冒出疑問:這位看似威嚴的國王,到底手裡握著多少實權?還是只是一個華麗的裝飾?
西班牙的君主制從1978年憲法開始,就定調為君主立憲制,這和英國或日本的體系很像。憲法白紙黑字寫著,國王是國家的象徵元首,權力全在政府和議會手裡。聽起來簡單,但現實中,國王的位置可不是閒差。費利佩六世每天要處理一堆儀式性事務,比如簽署議會通過的法律、主持外交接待、或是在軍隊名義上當個統帥。這些動作,表面風光,卻不能自己拍板任何政策。舉個例子,去年加泰隆尼亞獨立風波,國王出來講話呼籲團結,但真正解決問題的,是首相桑切斯和議會的談判。
深入點看,國王的權力範圍被憲法框得死死的。法律上,他不能干預立法過程,也不能任命首相——那得靠議會選舉結果。行政權?完全歸內閣。國防名義上是統帥,但軍隊調動得聽國防部長。唯一有點實質影響的,是在國家危機時當個調解者,像2017年加泰事件,國王的演說安撫了民心,但這不是權力,而是道德權威。背後的邏輯是,西班牙從佛朗哥獨裁轉型民主後,保留國王作為團結符號,避免極端分裂。這在歐洲很常見,但西班牙的特殊在於,內戰歷史讓君主制成了民主過渡的橋樑,費利佩的父親胡安·卡洛斯一世就扮演過關鍵角色。
作為留學生,我常和本地朋友聊這個話題。在馬德里大學的課堂上,教授講解憲法時總強調,國王的角色是「無聲的膠水」。他不像總統制國家的領袖那樣天天上頭條,而是默默維持國家認同。我參加過王室基金會的活動,親眼看到國王出席慈善晚宴,那種親和力讓在場每個人都覺得被重視。但這不代表他有決策力。朋友卡洛斯是巴塞隆拿人,他直言:「國王?就是個高級公關啦!真正權力在政客手裡。」這種矛盾,反映了現代民主的微妙:君主制提供穩定感,卻必須服從民意。
回頭想想,國王有沒有實權的問題,其實牽涉更深。為什麼西班牙不廢除君主制?從經濟角度看,王室開支每年幾千萬歐元,但比起政治動盪的代價,這筆錢買到的是連續性。文化上,國王成了傳統和現代的交會點,尤其在多元自治區的西班牙,他象徵著「一個西班牙」的共識。我自己的觀察是,留學生活讓我體會到,這種體系在平靜時顯得多餘,但在危機時——像疫情或分裂威脅——國王的身影反而凝聚人心。它不是權力遊戲的玩家,而是遊戲規則的守護者。
國王真的完全沒實權嗎?我聽說他能解散議會,這是真的還是謠言?
在加泰事件中,國王的演講感覺好有份量,這不算一種軟實力嗎?
作為西班牙人,我覺得國王在國際場合代表我們,比總統更有認同感,這點很重要。
如果國王只是象徵,為什麼還要花納稅人的錢養王室?廢除不是更省事?
費利佩六世和他父親比起來,誰的影響力更大?能分享些歷史對比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