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西班牙留學嘅日子,我成日行過巴塞隆拿嘅舊街區,見到啲百年建築,總係諗起歷史點樣靜靜哋影響緊今日嘅生活。最近讀咗好多關於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嘅資料,呢場世紀瘟疫唔單止係一場災難,仲係一面鏡,照出人類面對疾病嘅脆弱同智慧。作為一個歷史迷,我發覺好多嘢都被世人遺忘咗,但教訓卻歷久彌新。
西班牙大流感其實唔係起源於西班牙,只不過係當時西班牙媒體率先報道,先俾人安咗呢個名。1918年爆發嗰陣,全球人口仲未過20億,但感染人數高達5億,死亡數字保守估計2000萬以上,甚至有人話超過5000萬。呢場流感嚟得快去得快,短短兩年就消退,但佢嘅破壞力遠遠超過咗當時嘅世界大戰。喺歐洲戰場,士兵成營成營咁倒下,醫院爆棚,連葬禮都冇時間搞。社會秩序崩潰,經濟停擺,工廠停工,農田荒廢,好多城市變成鬼城。
歷史影響最深遠嘅,係佢點樣改變咗公共衛生體系。嗰陣時冇現代醫療科技,政府淨係識得封城隔離,但資訊唔流通,謠言滿天飛。好似西班牙咁,原本係中立國,但流感一爆,全球都怪佢「散播病毒」,搞到國際關係緊張。戰後,各國先至醒覺要加強合作,成立咗類似世界衛生組織嘅雛形。經濟上,大流感加速咗一戰結束,但復甦過程慢吞吞,失業率飆升,引發咗社會動盪同政治改革。美國同歐洲嘅醫療系統大改革,開始重視預防同社區衛生,呢啲都係從痛苦中學到嘅教訓。
點解今日仲要提呢段歷史?因為佢俾我哋嘅全球健康啟示太深刻。2020年COVID-19爆發嗰陣,我仲喺馬德里讀書,親眼見證點樣歷史重演——初期資訊混亂、各國各自為政、疫苗研發遲緩。西班牙大流感教識我哋,大流行唔係單一國家嘅事,必須靠全球聯手:分享數據、公平分配資源、投資公共衛生基建。更重要嘅係,點樣處理恐懼同歧視?當年流感被標籤做「西班牙病」,搞到無辜民眾受歧視;今日嘅COVID-19,亞洲面孔喺歐洲街頭都俾人白眼。我哋要記住,疾病冇國界,團結先係解藥。
作為留學生,我成日同本地同學傾呢啲話題。佢哋好多都唔知西班牙大流感嘅細節,但一講起COVID經歷,個個都有共鳴。我哋喺大學搞過討論會,反思點樣從歷史中提取智慧:比如點樣培養公眾衛生意識、點樣避免恐慌性決策。喺巴塞隆拿嘅圖書館,我搵到啲舊報紙,報導當年嘅隔離措施同今日差唔多,證明人類進步好慢。但每一次大流行都推動創新,好似疫苗技術嘅飛躍。關鍵係,我哋唔可以重複犯錯,要將教訓轉化成行動。
歷史唔係塵封嘅書本,而係活生生嘅提醒。西班牙大流感俾我哋上咗一堂課:面對全球健康危機,謙卑同合作先係出路。下次行過啲舊街,我會多望一眼,諗緊點樣守護呢份脆弱嘅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