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bare land strata 投资优势与购买指南

bare land strata 投资优势与购买指南

6 天前 评论(1)

深夜整理書房時,翻出五年前在卑詩省簽下的那張bare land strata地契複印本。指尖摩挲著紙張邊緣的摺痕,突然想起當時仲介老陳在飄著咖啡香的辦公室裡,用鉛筆圈著規劃圖說:「這片黃泥地底下埋著金礦啊。」如今那塊曾長滿蒲公英的坡地,已變成錯落著現代庭園住宅的社區。當朋友們熱衷搶購公寓樓花時,我總暗自慶幸當年選了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所謂bare land strata(空置土地分層業權),買的純粹是土地產權。想像你購入社區規劃圖中的某個方格,頭頂沒有共用天花板,腳下沒有別人家的地下室。當隔壁老王在分層公寓大會為了誰家陽台曬內衣吵架時,你正開著皮卡駛過自家車道,後斗載著剛買的櫻桃樹苗。這種自由感,正是溫哥華島某位退休船長跟我說的:「在這裡,連風都能直接吹進你的地界線。」


但真正讓我動心的還是數字遊戲。去年幫客戶評估西溫哥華某bare land項目,發現同區域帶建築的分層屋每呎$1200加幣,而空置地塊僅$680。當你花三百萬買豪宅時,其中兩百萬其實在為別人的裝修品味買單。更妙的是地稅計算——市政評估員對光禿禿的土地總是格外寬容。去年我的地塊帳單才$3800,隔街已建屋的鄰居卻要繳$9200。


開發彈性更是隱藏王牌。認識的香港建築師阿Ken,買下基隆拿湖區地塊後硬是等了三年。直到某天發現市政府放寬了坡度建築限制,立刻申請將原定的平房改成帶懸挑泳池的別墅。交屋時房價已比購地時漲了四成,而泳池夜景照片登上設計雜誌後,估值又跳了截。這種操作在鋼筋混凝土澆築成的公寓大樓裡,根本是場奢夢。


不過坑也是真坑。曾陪投資客看奧肯那根山谷某項目,銷售手冊印著「十分鐘直達滑雪場」。實地考察才發現要穿越私人農場,冬天閘門根本打不開。更致命的是契約裡藏著「景觀地役權」條款——後山坡地只要被收購開發,你家落地窗瞬間變成看工地。所以現在我教人看文件時,總帶著放大鏡找三個魔鬼詞:easement(地役權)、encroachment(侵佔條款)、development covenant(開發限制條款)。


融資實戰更有門道。加拿大五大行對空置土地貸款向來矜持,但蒙特利爾銀行某分行經理私下透露:若地塊帶市政排污管線,貸款成數能從五成提到六成五。去年協助客戶用這招,硬是在列治文搶下河畔地塊。另個秘訣是找信用合作社,他們常願意接受「土地+建築藍圖」作為組合抵押。記得帶上建築師渲染圖,那些透視圖能讓信貸委員眼睛發亮。


若現在進場,我會盯著兩類機會:一是都會區交通樞紐的遺珠,像高貴林正在延伸的天車線末端,仍有每英畝百萬內的選擇;二是災後重建區,比如利頓山火後重劃的地塊,政府新設的防火規範反而創造稀缺性。上個月在甘露市拍賣會,某塊帶礦泉溪流的地成交價竟低於評估值,只因多數競標者沒讀懂地質報告裡的「可鑽探溫泉」備註。


簽約前最後儀式永遠是黃昏勘地。開著租來的四驅車壓過碎石路,在界樁位置插上小旗。當夕陽把影子拉長到鄰地時,突然明白為何原住民稱土地為「長輩」——它沉默見證過太多投機者的來去,只對真正懂得傾聽的人低語未來。



  • 看完背脊發涼!上個月才差點簽了維多利亞bare land合約,現在發現契約裡真有development covenant限制層數
  • 求問溫哥華島稅務陷阱!朋友繼承的bare land被認定商業用地,地稅暴漲三倍有解嗎?
  • 文中的蒙特利爾銀行貸款情報太及時!但請問藍圖抵押需要發展商蓋章嗎?自己找建築師畫的算數?
  • 在卡加利看中帶凍土層地塊,仲介保證春天會解凍,這種風險怎麼評估才專業?
  • 跪求利頓重建區地塊資訊源!政府網站翻爛了只找到住宅用地,想找農牧業混合用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棉花糖怪兽

    关注0

    粉丝0

    帖子711

    最新动态